-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06日
珊瑚的色彩來自其體內的共生海藻。水溫升高或酸堿度變化時海藻會減少,珊瑚逐漸變成白色。如果環境無法恢復,珊瑚甚至會死亡。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6日
珊瑚礁環境海水中自由態蟲黃藻的多樣性很高,珊瑚幼體最初對共生藻的獲取很可能是隨機的。例如,與C型蟲黃藻共生的鹿角珊瑚幼體生長發育速度明顯快于與D型共生的幼體,而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1日
結果發現,被稱為吞噬細胞的特殊細胞吞噬了外來顆粒,而這些細胞內充滿的液體小結構——吞噬體能摧毀入侵者和它們自己受損的細胞。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1日
此次這個珊瑚是浮潛員在名為奧費斯島的海岸附近發現的,奧費斯島屬于澳大利亞昆士蘭棕櫚群島的一部分。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0日
科學家用卷尺測量Goolboodi這一巨大珊瑚的尺寸(圖片來自Woody Spark)。科學家們游過巨大珊瑚的上方(圖片來自Woody Spark)。目前,研究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7日
一項新研究顯示,用有益細菌組成的益生菌“雞尾酒”治療珊瑚,可以在珊瑚經歷白化后提高珊瑚存活率。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8日
在海里“種珊瑚”,第一步需要用鐵釘將珊瑚樹底的錨錘入海底。把80厘米長、1 8厘米粗的鐵釘打入海底,在陸地上算不上復雜的操作,但到了海底,在壓力和浮力的干擾下絕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9日
模型顯示,更換機制比演化機制更有效,對珊瑚礁退化影響最大的是海洋暖化,而不是酸化。雖然該模型只是對珊瑚生態及演化的簡化表示,但研究結果增進了人們對珊瑚適應性的理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2日
珊瑚既是動物又是植物對海洋水體環境要求極高,珊瑚群被稱為海底“熱帶雨林”,被稱為獨具魅力的“雕刻藝術品”究竟是什么?邀請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郭穎為大家講述紅珊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25日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日前發表的一項最新生態學研究稱,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系可以幫助白化珊瑚在持續溫暖的水域中恢復過來,但只有在當地沒有強烈的人類干擾的情況下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