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09日
在木星軌道和海王星軌道之間,潛伏著數以萬計由冰塊和巖石組成的小天體。這些小天體偶爾會受到木星引力擾動的影響,被拋入太陽系內部,飛向太陽和地球。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0日
類星體的發現得益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射電天文學的發展。在此之前,人們無法區分恒星和類星體。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6日
在廣袤的太陽系中,除了我們大家熟知的行星、矮行星、衛星,還有無數的小天體。這些形態各異的小天體,使我們的太陽系更加豐富多彩。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6日
在24日舉行的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透露,中國小天體探測任務已經進入工程研制階段,計劃探測地球共軌天體2016HO3和小行星311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6日
深空天體攝影是天文攝影愛好者中的高級技法。它與大視野的星空攝影不同,一般需要用到中長焦的大口徑望遠鏡、大型的赤道儀、導星設備,需要長時間曝光拍攝天體后復雜的后期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2日
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了解到,該臺研究人員發現并驗證了一顆脈動周期快速減小的天琴RR型變星——大熊座AX,其脈動周期變化率數值驚人,是迄今為止人們所發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07日
“‘中國天眼’觀測天空的范圍更廣,擁有更好的靈敏度和空間角分辨率。利用‘天眼’,我們在未來的10年、20年甚至50年,將會獲得豐碩成果?!?/h3>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02日
2019年8月被發現的博里索夫彗星與太陽系的任何彗星都不一樣。歐洲南方天文臺的Bin Yang和同事使用阿塔卡馬毫米 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和VLT巡天望遠鏡研究了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30日
比如可采取脈沖式的方式直接進行撞擊、爆破,或者利用引力拖船、太陽帆、光壓作用等漸進式的方法,慢慢地改變小行星軌道。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02日
宇宙線自1912年被發現至今已100多年,然而,超高能宇宙線的起源問題至今未解,成為“世紀之謎”。自然的力量遠遠超乎人類,一些科學家們認為,銀河系中存在拍電子伏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02日
3月2日,記者從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了解到,中日合作團隊利用我國西藏羊八井ASγ實驗陣列,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距地球2600光年的超新星遺跡 SNR G106 3+2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21日
該爆發事件發生于世界時(Coordinate Universal Time)2021年1月19日02時54分09 85秒,即北京時間2021年1月19日上午10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5日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北京時間1月14日,國家天文臺北京-亞利桑那巡天(BASS)團隊和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國際合作項目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
-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26日
天體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