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米農藥對農作物安全嗎?科學家有了新發現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2日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藥分子靶標與綠色農藥創制創新團隊結合代謝組學技術,對比研究農藥原藥、納米材料載體及納米載藥顆粒對

        • 青藏科考:地質新發現共同構成長約4000千米巨型鋰礦帶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3日

          (記者張添福)中新社記者23日從青海省地質調查院獲悉,地質科研人員在馬爾康-雅江-喀喇昆侖巨型鋰礦帶的青海省巴顏喀拉地區,發現印支期稀有金

        • 祝融號火星車狀態如何?火星探測將有哪些新發現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3日

          張榮橋介紹,在完成了90個火星日巡視探測任務之后,火星車度過了日凌階段——太陽運行至地球和火星中間,受太陽電磁輻射干擾,器地通信不穩定。

        • 中國專家新發現:經典降壓藥或成對抗“超級細菌”新“武器”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1日

          中國醫學專家研究發現,經典降壓藥非洛地平有效解決骨關節術后植入物耐藥菌生物膜感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骨關節外科主任醫師岳

        • 中國專家新發現:經典降壓藥或成對抗“超級細菌”新“武器”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1日

          中國醫學專家研究發現,經典降壓藥非洛地平有效解決骨關節術后植入物耐藥菌生物膜感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骨關節外科主任醫師岳

        • 病原菌如何影響植物免疫?科學家有了新發現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6日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創新團隊揭示了植物病原細菌丁香假單胞菌(PstDC3000)通過激活植物茉莉酸信號來抑制

        • 新發現填補人類基因組圖譜空白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6日

          此次,科研人員制作了一份人類基因組的單細胞染色質圖譜,算是“天書”的輔導讀本,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遺傳學與疾病之間的聯系。

        • 95%是最新發現!迄今最大時域多星光譜星表發布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6日

          來自國家天文臺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發現了3133顆光譜雙星以及132顆光譜三星,并精確測量了它們的視向速度,其中95%為最新發現的多星系統。

        • 中國科學家新發現約4500萬年前原始偶蹄類“二連豨”化石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2日

          (記者 孫自法)作為現生陸地哺乳動物中多樣性最高的有蹄類類群,偶蹄類數量眾多、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其起源研究長期以來備受學界關注。中科院古脊椎所表示,始新世初期

        • 過去五年我國新發現礦產地近5000處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2日

          21日在天津舉行的2021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公布了《2021年中國地質勘查進展與趨勢》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至2020年,我國礦

        • 利用新發現的突變體基因 科學家可精準設計水稻籽粒大小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3日

          團隊還創制了千粒重從20克到38克漸次分布的水稻材料,從而建立了一套水稻籽粒大小精準設計系統。

        • 提升鎂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懷柔科學城誕生新發現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3日

          “雙碳”背景下,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同時催熱了電池產業。鎂離子電池和鋁離子電池攻關的難點之一就是如何讓電池正極材料實現高容量和高可逆性,從而最終實現低成本、無資

        • 中國新發現一顆彗星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1日

          記者11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最新發布了該臺剛發現的一顆新彗星C 2021 S4 (Tsuchinshan)(Tsuchinshan為“

        • 中國新發現2000萬年前短面猬化石與北美“親戚”更密切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4日

          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內蒙古中部2000萬年前的早中新世食蟲類化石動物群中最新研究發現三種短面猬化

        • 中國專家新發現髓母細胞瘤患兒或有新治療靶標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7日

          外泌體來源的微小RNA分子在兒童髓母細胞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體內及體外實驗表明,外泌體來源的微小RNA分子在兒童髓母細胞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成都考古新發現或可揭秘古蜀文明重要缺環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5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5日公布,在成都市郫都區發現一處周代遺址——犀園村遺址,該遺址正好處在以三星堆、金沙為代表的早期蜀文化向晚期蜀文化過渡的關鍵節點上,或可進一

        • 極小種群保護有了新發現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5日

          藝術家重現了3種已滅絕犀牛的形象,最前面的是板齒犀,緊隨其后的是兩頭梅氏犀,遠景則是一頭披毛犀。除了5種現生犀牛外,研究人員還從俄羅斯一些博物館收藏的晚更新世化

        • 時隔97年折萼杜鵑再次現世 新發現種群不足50株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4日

          杜鵑花科杜鵑屬約960種,主產東亞和東南亞。記者7月29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研究團隊在執行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

        • 巡天觀測 FAST望遠鏡新發現201顆脈沖星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1日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利用FAST望遠鏡開展的巡天觀測取得重要進展,新發現了201顆脈沖星。FAST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簡稱,被譽

        • FAST新發現一大批暗弱脈沖星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0日

          近期,國家天文臺韓金林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開展銀道面脈沖星巡天,取得了重要進展,近日正式發布新發現201顆新脈沖星!

        • “中國天眼”新發現201顆脈沖星 挑戰銀河系電子分布模型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0日

          (記者 孫自法)“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再次取得重磅天文成果——新發現201顆脈沖星,包括一大批暗弱脈沖星。FAST-GPPS脈沖星

        • 中國天眼FAST新發現201顆脈沖星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0日

          近日,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觀測中取得的重要進展,正式發布了201顆新脈沖星的發現。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韓金林:這次大規模發布的脈沖星種類

        • FAST新發現 | 深度研究脈沖星階段的開啟原創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07日

          脈沖星是大質量恒星演化到生命的晚期經過超新星爆炸產生的中子星。相對前生星,脈沖星具有一些與生俱來的特點:強磁場、高密度、自轉快及高速度。

        • FAST又有新發現!脈沖星深度研究開始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07日

          北京時間5月6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望遠鏡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上刊發,標志著FAST深度研究脈

        • 粒子物理新發現頻出標準模型能否“守擂”成功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9日

          標準模型是對微觀世界的描述,這些極小尺度上的粒子的存在規律和相互作用現象,一步一步累加連接,最終構成了宏觀物質世界乃至整個宇宙。

        • 再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9日

          在韓建華看來,2018血渭一號墓是開展游牧民族聚落考古研究的絕佳樣本,是研究唐(吐蕃)時期墓園制度的珍貴案例。“通過科學發掘,確認該墓為熱水墓群發現的結構最完整

        • 中國考古百年視野下的十大新發現:更科學、更開放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5日

          (記者 應妮)2021年是中國考古誕生一百周年。招果洞遺址項目中,環境考古工作采用了地層沉積物代用指標和石筍古環境代用指標并用的方法。師村遺址在2020年出土了

        • 科學家新發現身披盔甲的“挖土”恐龍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08日

          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志近期發表的一項古生物學研究,新發掘的一只甲龍的骨骼遺骸顯示,甲龍科恐龍可能曾掌握了挖土的本領。

        • 港中大研究獲新發現為小腦萎縮癥治療提供新方向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01日

          (記者 韓星童)香港中文大學(中大)28日公布,中大團隊最近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發現蛋白間的拮抗作用在遺傳性共濟失調神經退化疾病中的功能,有望為干預小腦萎縮癥三

        • 新發現證實行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01日

          20世紀90年代,隨著墨西哥灣下125英里寬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發現,行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的假說得到了進一步證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