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1日
2021年已經過去,這一年紅月亮、月掩金星、火星合月等天象給我們帶來了視覺享受。新的一年,又有哪些精彩的特殊天象等待著我們?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1日
隨著美國宇航局(NASA)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以下簡稱韋布空間望遠鏡)的鏡子、遮陽罩等各個部分陸續成功展開到位,人類有史以來發射的最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0日
截至2021年底,中國國家航天局已發布五批天問一號科學探測數據。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通過對探測數據的研究,陸續發布了一些研究成果。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31日
美國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12月25日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踏上奔赴日地系統第二拉格朗日點的遙遠旅程。主要在紅外波段觀測的韋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30日
星際行星(或稱為流浪行星)的質量和太陽系中的行星相當,但卻是一種難以捉摸的宇宙天體。通過研究這些新發現的星際行星,天文學家可能會找到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30日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日前天問一號環繞器有效載荷之一——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MINPA)首個科學研究成果發布。MINPA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1日
由于宇宙膨脹,第一批天體的光線抵達望遠鏡時,已經偏向電磁光譜的紅色一端。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6日
這一發現也展示了人們測量微小、次地球行星質量的能力,有望在未來發現許多類地行星。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2日
隨著人類探測技術的發展,不斷有新的系外行星的探測方法、更高精度的探測設備和設計更加巧妙的探測計劃涌現。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5日
在浩瀚的太空中,有一顆明亮的星,就是王綬琯星。仰望星空,心向往之,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感謝先生為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做出的貢獻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3日
近期,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地球與環境》上的文章提出,中國要探測的2016 HO3小行星可能是一塊來自月球的巖石。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08日
探索宇宙和生命的起源是人類本能的好奇心,行星形成與演化過程的研究是解答這個問題的基礎。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3日
近日,歐洲南方天文臺(ESO)通過甚大望遠鏡(VLT)拍攝到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中42顆較大的小行星。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1日
(孫睿)10日晚,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冷湖行星地質觀測中心在青海冷湖賽什騰山完成了首臺口徑0 8米的行星大氣光譜望遠鏡(PAST)安裝,標志著中國首臺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4日
近日,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天文學家認為,氫海系外行星或是孕育外星生命的“搖籃”。研究團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類新的宜居行星,這種系外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幾倍,擁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4日
小行星克里奧帕特拉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繞太陽運行,它的兩端為2片葉狀結構,由一條長長的“脖子”相連,因為這種奇特的外形,天文學家稱它為“狗骨小行星”。這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0日
有效溫度即與恒星具有同樣總輻射流和同樣半徑的絕對黑體的溫度,一般可認為它代表恒星光球層的溫度。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7日
巖石行星中富含鐵、硅和鈦等重元素,恒星則大多含有氫、氦、氧和碳等較輕的物質。當一顆行星被吞噬時,它的重元素會在恒星外層擴散,在光線中留下明顯的吸收特征。根據這些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3日
現在看來,小行星帶似乎沒有包含這種撞擊碎片的“記錄”,這是幾十年來一直困擾著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的一個謎團。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30日
借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今年晚些時候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科學家們可能很快開始在“氫海”行星上搜尋生命。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6日
據美國太空網23日報道,科學家們在太陽系內新發現了一顆小行星2021 PH27,其圍繞太陽旋轉一周僅需113個地球日,速度比太陽系內已知的任何一顆小行星都快。2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0日
奇怪的是,雖然碳質球粒隕石在許多接近地球的天體中很常見,但至今沒有一個的大小接近造就了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撞擊物。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7日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本次“沖日”期間,婚神星的亮度可達10 1等,感興趣的天文愛好者可選擇天空暗黑的郊外,借助星團軟件,使用雙筒望遠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8日
愛爾蘭說,讓探測器在火星自主完成著陸堪稱完美地實現了,他期待火星車在火星表面的“漫游”。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2日
氧氣是生命起源和進化的重要條件。有觀點認為,氧氣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光化學產生的,即二氧化碳光解離產生一氧化碳和氧原子,兩個氧原子復合產生氧氣。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1日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楊學明院士、袁開軍研究員團隊,與南京大學教授謝代前合作,發現水分子在極紫外波段光照下能夠三體解離產生氧原子,兩個氧原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08日
氧氣是生命起源和進化的重要條件,天文學家已在地球等少數行星的大氣中觀測到氧氣,但對于這些氧氣的來源,業界的爭議很大。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8日
如今,射電天文學家可能已經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強烈的信號,即太陽系外的一顆行星擁有類似于地球上的極光。在近日發表于《天文與天體物理學》的研究中,作者認為,這種效應是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6日
葉培建介紹,我國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包括小天體探測、火星采樣返回和木星系探測,同時太陽系邊際探測等未來任務已在論證之中。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4日
古人很早就發現,天空中有一些特別的星星,它們會移動——這就是行星。天文學的發展不斷刷新著人類對行星的認知,隨之而來的是人類在探索宇宙道路上的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