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6日
與會專家互動交流、深入探討科技、文化與研學的融合之道,以及如何讓科普研學資源更好的助力“雙減”工作。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3日
研究進一步認識了COVID-19肺損傷的關鍵細胞和分子機制,建立了肺衰老與COVID-19損傷的科學聯系,為提高重癥和危重癥診治水平提供了科學依據。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3日
二者均屬塊菌屬組,即狹義的“白塊菌”,具有一定的食用和經濟價值。相關成果發表于《植物分類》。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15日
開發高聚合活性、高共聚能力的烯烴聚合催化劑,制備聚烯烴彈性體材料,是推動我國高端聚烯烴行業進入新階段的必由之路。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10日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介紹說,該國際標準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提出,聯合同濟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9日
近日,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吳成鐵團隊提出微生物催化活性礦物誘導成骨的構想,并利用微生物催化作用構建生物陶瓷支架表面微納米結構用于骨組織再生。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1日
該項研究闡明了胚胎期微生物的定植與雞胚腸道發育的互作機制,對認識出殼后雛雞腸道發育不良有重要意義。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1日
這種監測方法還可用于測定十溴二苯醚對細胞代謝和生長的影響,從而實現對目標污染物生物毒性的快速評價。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1日
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破壞腫瘤細胞中的線粒體是抗腫瘤治療的新策略。研究人員將葉酸、上轉換顆粒、光致產酸分子通過“一鍋法”負載于金屬有機框架中,形成FMUP顆粒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0日
深層頁巖氣井埋深更大(3500~5000米)、地層溫壓更高,儲層改造面臨一系列挑戰。深部頁巖儲層力學特性表征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但尚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7日
(記者 胡耀杰)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7日發布消息稱,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1年審定通過的水產新品種,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藻種質庫團隊和大連海寶漁業有限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31日
專家表示,上述發現強調了土壤磷有效性對凍土碳循環的關鍵調控作用,拓展了學術界對凍土融化背景下生態系統碳—氮—磷交互作用的認識。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17日
薛定諤肯定沒有想到,自己提出的這個用來反駁哥本哈根學說,認為其荒謬、與現實格格不入的實驗,被不少人誤認為是“概率詮釋”的一個經典論點。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07日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連續作戰200多天,積勞成疾,不幸離世。他叫趙振東,生前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技術組組長、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