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8日
食用枸杞、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人群體內色素含量增加,可過濾有害藍光并提供抗氧化保護,這有助于在衰老過程中保護眼睛。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3日
每一對育齡夫婦都期待孕育健康的寶寶,但在我國,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約為5 6%。當女方為X連鎖隱性遺傳病的致病基因攜帶者時,每次妊娠生育的男孩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3日
經過層層把關,10月18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通過了在青藏高原新發現的畜禽遺傳資源。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3日
截至目前,農作物種質資源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個縣的普查與征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蓋率達到97 6%,水產方面普查覆蓋率超過95%,普查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8日
研究結果表明,這對當地環境,特別是溫度的適應引發了香菇群體的遺傳和表型分化。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0日
近日,一項古基因組研究通過大規模核基因組的捕獲、測序和分析,揭示出烏茲別克斯坦人群自青銅時代至鐵器時代的遺傳結構變化與遺傳連續性,以及月氏人群與貴霜人群之間的遺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6日
研究團隊對來自9個不同人群的826690名個體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分析,識別了跨越11種骨關節炎表型的100種獨立相關的風險變異,其中52種是此前沒有發現的。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1日
患有心理或身體上的某些疾病,也會造成記憶力減退,諸如患動脈硬化癥、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影響大腦神經系統功能的疾病。一些治療失眠、過敏和胃腸疾病的藥物會和重要的大腦化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3日
英國《自然》雜志12日發表的一篇遺傳學論文,根據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28萬志愿者的信息,闡明了數以千計的罕見蛋白編碼遺傳變異對疾病的影響。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7日
科學家們再也不用擔心玻璃瓶里的小鼠精子在運輸過程中被破壞了!日本山梨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方法:將凍干精子用稱量紙包好,封入塑料片中,這樣精子就可以以明信片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5日
一項基于光核桃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李屬物種適應高海拔地區的遺傳基礎,為研究喜馬拉雅地區植物起源和高海拔適應性提供了新視角。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22日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楊小紅團隊在《植物生物技術雜志》在線發表論文。該研究為高產優質新品種的培育提供了潛在的育種材料和基因資源,對玉米高產和淀粉品質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22日
▲中國水蜜桃代表材料之一的龍華水蜜。這項研究提供了高質量參考基因組和豐富的遺傳資源,為進一步深入解析桃果實風味形成的遺傳機制,促進重要品質性狀的遺傳改良奠定了基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11日
先天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是當前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據悉,傅啟華與張臻課題組合作,通過胚胎干細胞定向分化體系、先心病患者靶向測序等多個研究途徑來確認S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9日
記者9日獲悉,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傅啟華教授團隊和張臻研究員團隊的合作研究闡明了SORBS2基因功能缺失導致心臟結構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8日
研究人員將幾種非自然界的氨基酸加入到細菌蛋白質中。圖片來源:STEVE GSCHMEISSNER 現在,研究人員打開了一道“閘門”:對一種細菌基因組的廣泛重寫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4日
距今約5500—5000年的中國河南滎陽青臺遺址古代人群線粒體全基因組研究表明,青臺人群具有高度多樣性的線粒體單倍型,許多單倍型在現代漢族人群中仍然保留。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9日
談起幾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多數人會聯想到動畫電影《冰河時代》中的劍齒虎、樹懶和猛犸象。它們歷盡艱險護送人類幼崽回家的故事,讓人動容。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6日
日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團隊、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顧萬發、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原海兵合作,完成了距今約5500~5000年的河南滎陽青臺遺址古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6日
一位近40年前被診斷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患者,在使用了一種感光藻蛋白基因以及特殊護目鏡后,可以看到物體?;颊邔υ撝委熓侄蔚哪褪苄粤己?,這位失明患者在佩戴光刺激護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6日
英國《自然·醫學》雜志24日發表的一項醫學案例研究顯示,一位近40年前被診斷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RP)的盲人患者,在接受一種全新光遺傳學療法后,成功恢復了部分視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1日
畜禽種業是畜牧業發展的根基,是畜牧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為推進畜禽種業發展,2008年以來,農業農村部陸續發布實施了奶牛、生豬、肉牛、蛋雞、肉雞和肉羊遺傳改良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8日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大衛·吉爾伯特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回答了一個60年未解的科學謎題:DNA的復制時序維持著人類細胞中全局的表觀遺傳狀態。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6日
21歲的王欣穎是貴州丹寨縣人,6歲開始接觸蠟染,19歲被評為丹寨縣蠟染非遺傳承人。苗族蠟染是苗族世代相傳的民間手工技藝,成品色調素雅、紋樣優美,具有濃郁的民族風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6日
神經環路機制研究得益于光遺傳技術的興起和發展,進一步開展科學研究則需要發展合適和先進的方法與技術。在重大研究計劃的支持下,科學家們在分子、細胞、活體水平建立和發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4日
4月9日,記者從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橡膠所育種團隊在橡膠樹CRISPR Cas9質粒編輯體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率先建立了橡膠樹CRISPR Cas9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4日
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與荷蘭遺傳資源中心等多家單位合作,對囊括了所有生菜栽培類型及主要野生近緣種的全球445份生菜種質資源展開全基因組重測序工作,全面揭示了栽培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5日
該團隊已經在桃基因組變異特征、人工選擇對桃基因組的修飾、馴化和農藝性狀關聯分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王力榮表示,下一步,他們將利用豐富的種質資源,開展薔薇科果樹如何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1日
這一發現為優質、廣適新品種培育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有助于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0日
建議主管部門進一步明確‘臨床診療’的判斷標準和監管措施,以防‘臨床診療’成為人類遺傳資源監管的‘灰色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