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孩子“無聲的世界”,“看見”詩詞之美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4日

          據統計,在我國有2780萬聽力殘疾患者,每年新增聽力殘疾人逾30萬,居我國目前的五大類殘疾人群之首。在測試應用中,開發者注意到了特殊教育學校的

        • 以真實體驗描繪中國智造之美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4日

          精細有致的工筆畫法營造出緊張有序的畫面節奏,以中國傳統審美情趣,彰顯大飛機承載著幾代中國人夢想的深意。

        • 科普中國攜手光明網 “手繪”生物多樣性之美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2日

          為讓公眾了解生物多樣性之美,走進多種多樣的奇妙物種世界,認識到我國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上的重要工作,科普中國攜手光明網推出“畫說生物圈”系列科普作品

        • “猴王”攝影家丁寬亮:讓世界看到金絲猴“人性之美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9日

          今年62歲的丁寬亮從1999年起開始拍攝金絲猴,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中國所有的金絲猴棲息地,拍攝川、滇、黔金絲猴照片50余萬幅,被國內外攝影界稱為“猴王”攝影家。

        • vlog|神奇物種在這里 解鎖云南生物多樣性之美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6日

          展覽中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內容?匯集100個植物種子的種子墻藏著哪些物種?跟隨光明網記者一起,去尋找答案。

        • 太陽射電斑馬紋——條紋之美與耦合之謎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3日

          以時間為x軸、頻率為y軸、并以太陽射電輻射流量表示亮溫度的的太陽射電動態頻譜一直是我們揭示太陽射電爆發過程中的動力學特征的重要依據。

        • 浙江:詩路文化體驗館用“黑科技”展現詩歌之美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4日

          柯橋在唐代屬于越州地域,曾經有李白、杜甫等400多位詩人到訪,留下了上千首詩篇。

        • 古代冶金科技彰顯中華創造之美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7日

          我們開展了更加系統的考古勘探、發掘和研究工作,旨在更深入了解冶鐵遺址的技術內涵及其生產、管理方式。

        • 探尋地球科學之美---地質珠寶紅珊瑚的魅力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2日

          珊瑚既是動物又是植物對海洋水體環境要求極高,珊瑚群被稱為海底“熱帶雨林”,被稱為獨具魅力的“雕刻藝術品”究竟是什么?邀請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郭穎為大家講述紅珊

        • 探尋地球科學之美——你好嗎,長江!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2日

          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如何認識長江的過去和現在?長江的年齡到底是多大?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邀請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劉福江帶我們探尋6387公里的長江足跡,聆

        • 探尋地球科學之美——解碼物種起源與生命演化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2日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吉林大學博物館原館長金利勇通過漫話講述46億年的物種起源和生命演化史啟迪我們如何珍愛地球;人類和自然界生物和詣共生,保護好我們共同家園

        • “AI序譜拼音”發布 用新思維解析漢字之美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5日

          “AI序譜拼音”是根據人體發音法利用7色光譜和計算機編程規則,整合《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和《新華字典》拼音法形成的一套拼音幼教產品。

        • 換個角度品味漢字之美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20日

          在電腦寫作成為主流的時代,字體是我們生活里的常客。選擇何種字體,有時是行文規范的要求,有時反映了個體審美偏好。有人甚至說,寫作時必須根據心情選定不同字體,不然筆

        • 馬蜂窩發布100個“中國新秘境” 引領小眾之美

          發表時間:2020年09月22日

          阿壩、酒泉、茂名、儋州、舟山、南昌、中衛、麗江、云浮、欽州位列“中國新秘境”城市榜前十名;東臺吉乃爾湖、墨石公園景區、清遠筆架山旅游度假區、俄博梁、丹景山、紅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