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關于知識分子的所有信息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23日
從懵懂孩童到耄耋老者,吳征鎰一生沉浸在他鐘愛的植物學研究中。憑借對我國和世界植物學研究的杰出貢獻,他在92歲高齡之際登上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領獎臺。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23日
王選的一腔報國之情,在有生之年傾力付出。正如他在遺愿中所說:“我對國家的前途充滿信心,我能夠在有生之年為此做了一點貢獻,已死而無憾了。”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23日
在國外技術封鎖的背景下,王大珩和同事們沒日沒夜加班攻克難題,最后如期完成任務。當衛星帶著拍攝信息返回地面時,中國人首次成功地看到了清晰的衛星圖像。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23日
袁隆平說:“我是一名無黨派人士,我的心深深地向著中國共產黨。”他把對祖國和黨的熱愛結成飽滿的稻穗,讓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將人類不再饑餓的千年夢想變成了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23日
王綬琯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新社會的廉潔、勤奮、萬眾一心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氣氛使我置身于一個新的世界……我決心要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8日
2017年9月15日,時年72歲的南仁東,生命在欣慰與遺憾中戛然而止,留在中國大地上的是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31日
“加入中國共產黨我是宣過誓的,宣了誓,就要信守這個諾言;宣了誓,就要為黨分憂解難。”這句吳孟超常說的話,他踐行了一輩子。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5日
92歲入黨時,茅以升激動地說,今天是我一生中最光榮、最難忘的一天,我入黨了!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多年的愿望,這個愿望是我一生經驗的總結。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5日
1982年10月12日,我國第一枚水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在導彈試射成功前的兩個多月里,過度操勞的黃緯祿體重驟減了11公斤。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7日
三麻袋多的草稿紙、獨自一個人、完全用手工計算,他憑著驚人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書寫了數學史上的傳奇。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2日
根據國家需要,徐光憲四次轉換科研方向。在稀土化學領域的研究成果,使我國實現了從稀土“資源大國”到“生產強國”的飛躍,創造了稀土領域的中國傳奇。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2日
作為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主持了我國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設計、裝備、試驗以及運行的全過程,參加指揮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調試和試航工作。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06日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年幼的他便對國家興亡心存憂慮,東渡日本學習造船;秉持著開發祖國地下資源富國圖強的信念,他又遠赴英國攻研地質。“與黨同行——知識分子的紅色記憶”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06日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