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7日
近年來,元謀縣先后掛牌成立“方智遠院士工作站”等6個工作站,引進200余名科研人員,加快院士、專家新品種中試及成果轉化基地建設,推動金沙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31日
為向媒體和公眾介紹我國生物育種產業化的進展,引導全社會更好地理解我國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意義,在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導下,由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16日
2021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16日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辦。記者從大會上獲悉,由全國及國際性協會、跨國企業、涉農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總計143家機構共同發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4日
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與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09日
加強生物育種技術創新和高價值專利創造,創新種業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強化專利國際化戰略布局,做好生物育種領域關鍵技術的專利布局和發展規劃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4日
9月8日,由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天府國際種業博覽會在位于成都邛崍市的天府現代種業園開幕。“首屆天府種業博覽會有會期,但天府種業的品種‘大觀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2日
除此之外,包括天津、安徽、甘肅、寧夏等地也都紛紛出臺種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包括重點推進水果、牧草等種子資源研發和攻關,加大種質資源收集和保護力度,推進種業知識產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6日
5月22日下午,我正在廈門參加一個學術研討會,突然聽聞袁隆平先生辭世的消息,幾乎不敢相信。規劃內容涵蓋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果花卉、微生物等四大種業領域,以水稻、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5日
緣起雜交稻,情系海南南繁。袁隆平院士曾自述,他的一生,一半在湖南,一半在海南。南繁之于袁院士的事業,非比尋常;袁院士對海南的深厚感情,更非同一般。當海南開啟自貿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8日
沿著曲曲折折的盤山公路,歷時兩個半小時,記者從昭通市區來到了巧家縣馬樹鎮小米地村,映入眼簾的是數臺馬鈴薯播種機在山坡地上耕作。除了做好高標準示范基地建設,202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2日
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億畝以上,建成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將達到10億畝左右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30日
每年冬天,位于三亞、陵水、樂東三市縣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以下簡稱“南繁硅谷”)都是一片繁忙。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25日
2020年,中國玉米單產421公斤 畝,美國為735公斤 畝。李新海表示,美國、法國等國家種業經歷上百年發展,形成明確分工——政府投資基礎性和公益性研究,企業投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23日
張桃林表示,種業發展要面向世界種業科技前沿、面向農業農村現代化主戰場、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推進種業創新攻關,為種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在生物育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9日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在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方面,突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2日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我國作物育成品種中,80%以上含有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圃資源的遺傳背景。”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認為,破解種業“卡脖子”問題,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1日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主任李登海說,中國現在有持證種業企業7200多家,真正有原始創新能力的不多。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副局長郭濤說,將依托規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5日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22日在人民大會堂首次公開亮相,讓渴望一睹月壤真容的網友們大呼過癮。華南農業大學也是希望通過搭載嫦娥五號“上天”,選育出一批高產、優質、多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5日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打好種業翻身仗。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強調了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要打好種業翻身仗,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如今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4日
2月21日,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種業的發展,首次被單獨提了出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 程郁:種子是農業現代化的一個基礎,從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3日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中央農辦秘書局局長吳宏耀說,鄉村建設行動要抓好規劃編制,堅持規劃先行,合理確定村莊的布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2日
要加快構建種業創新體系,包括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產業體系和治理體系三大體系,全面提升自主創新、企業競爭、供種保障和依法治理四種能力。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4日
目前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100%做到了完全自給。玉米、大豆、生豬等種源立足國內也有保障。目前,我國種子供給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