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9日
12月26日,第二屆中車電驅自主創新技術高峰論壇在湖南株洲開幕。其中,由其C-Car平臺孵化、我國首款基于自主碳化硅研制的大功率電驅C-Power220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14日
高溫超導儲能裝置利用超導線圈將能量轉換成電磁能進行存儲,并通過功率變換器控制能量交換,適用于大功率、高動態響應儲能場合,應用前景廣闊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4日
我國自主研發雙載體13價肺炎疫苗上市 中新網廣州12月4日電(記者蔡敏婕)我國自主研發雙載體13價肺炎疫苗4日在廣州宣布正式上市。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3日
綜合報道,21日,韓國自主研發的“世界”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時,未能將搭載的模型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發射體發動機開發部長韓永民(音譯)表示,韓國已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08日
超導帶材成本占整個超導電纜造價約50%,該超導電纜比其他構型超導電纜節省近一半超導帶材。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5日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閉幕式上正式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839億元,其中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445 7億元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5日
7月1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自主研發的無液氦稀釋制冷機成功實現10mK(絕對零度以上0 01度)以下極低溫運行。這標志著我國在高端極低溫儀器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7日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船動力(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船用低速雙燃料發動機(CX40DF)首臺機在江蘇鎮江正式出廠交付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將安裝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2日
近日,《國家科學評論》刊發了清華大學與合作團隊在該平臺支持下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碳中和背景下中國2015—2060年PM2 5空氣質量改善路徑》,首次定量揭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1日
地鐵列車能夠主動進路、自主防護、自主調整與全自動駕駛,猶如列車有了自己的“智慧腦”和“千里眼”,實現了從“自動運行”到“自主運行”的跨越。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30日
據介紹,可應用于海上溢油應急回收的設備由該所研究員郝宗睿帶領的海洋流體機械創新團隊自主研發,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科研團隊聚焦“海上沉潛油圍控、回收和清除技術研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0日
科研人員介紹,傳統的海底沉積物取樣主要依靠重力活塞取樣器,它是完全依靠重力獲取沉積物樣品,取樣前科研人員對能取到多少樣品、海底底質等都不清楚,是“盲采樣”。中國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9日
項目成果鑒定專家組認為,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高穩定性離心式冷壓縮機技術和兆瓦級氦氣噴油式螺桿壓縮機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5年12月,中科院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9日
科研人員介紹,傳統的海底沉積物取樣主要依靠重力活塞取樣器,它是完全依靠重力獲取沉積物樣品,取樣前科研人員對能取到多少樣品、海底底質等都不清楚,是“盲采樣”。中國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8日
3月17日,記者從山東大學相關部門了解到,該校“太陽爆發及其對行星空間環境的影響”攀登計劃創新團隊夏利東教授課題組,攜手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利用我國自主研制的5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29日
黑色素瘤被稱為“癌中之王”,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進展快、易轉移的難治性實體瘤,嚴重威脅患者生命,長期以來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17日
2019年,中關村示范區擁有生物健康領域企業2300余家,產業規模達258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5 6%;研發經費投入181億元,四年年均復合增長率
-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30日
海信該畫質芯片突破了背光分區極限,支持萬級分區背光控制及AI畫質處理,是業界支持分區數量最多的單芯片解決方案。
-
發表時間:2020年09月30日
如何降低地鐵的供電能耗?當人們乘坐地鐵時突然停電怎么辦?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北京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自主研發的地面式超級電容 電池混合儲能裝置,已在北京地鐵
-
發表時間:2020年09月17日
企業級存儲市場正發生深刻變革,分布式存儲正在經歷快速增長時期
-
發表時間:2020年09月15日
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6比特超導量子計算云平臺日前正式上線,全球用戶可以在線體驗來自中國的量子計算服務。
-
發表時間:2020年06月10日
6月9日消息,據外媒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準備最早于6月底舉行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宣布推出首款自主研發、基于ARM架構的Mac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