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3日
12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2022年工作會議上,中國農業科學院10項2021年度重大科學發現、10項2021年度重大成果產出發布。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2日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藥分子靶標與綠色農藥創制創新團隊結合代謝組學技術,對比研究農藥原藥、納米材料載體及納米載藥顆粒對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1日
選育一粒好種子,不僅關乎一地收成,更關乎一國之糧食安全。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1日
選育一粒好種子,不僅關乎一地收成,更關乎一國之糧食安全。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9日
得益于基因編輯文庫,研究人員可以對所有基因的功能進行“地毯式”搜索,找出其中與抗病、抗逆、產量等重要農藝性狀相關的基因。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6日
其實轉基因育種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人工誘變育種技術是一脈相承的,本質都是通過改變作物基因來獲得我們需要的優良性狀,區別只是讓作物獲得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4日
農業農村部發布農作物、畜禽、水產各10大優異資源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胡璐、于文靜)為了加快摸清資源家底、實施搶救性收集保護、發掘一批優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3日
國家種質資源庫是確保我國農業種質資源長期戰略保存的重要設施,對于應對各類自然風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國之重器”。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5日
研究有望在光合作用源器官葉片與庫器官種子之間搭建一條快速轉運的“高速路”,加快蔗糖的轉運,有效提高光合效率及作物產量。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3日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病害防控創新團隊研究發現,南方根結線蟲寄生過程分泌的凝集素類效應蛋白MiCTL1a通過與宿主過氧化氫酶互作,調控細胞內活性氧穩態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0日
在古老的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糜子被先民們不懈的栽培和馴化,逐漸被種植在我國史前人類聚集地周圍,成為史前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6日
基因編輯讓農作物更美好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3日
葉酸包括四氫葉酸及其衍生物,屬于水溶性B族維生素(B9),是生物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功能因子。葉酸缺乏和葉酸穩態變化會嚴重影響植物胚胎發育、幼苗生長、開花、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5日
據介紹,棉鈴蟲是一種寄主范圍廣的世界性重大農業害蟲。在生產上,Bt抗蟲作物是控制棉鈴蟲發生危害的主要手段,Bt棉花在中國已有20多年的種植歷史。該作物種植結構的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7日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基礎研究提升作物種業科技競爭力”信息,“十三五”期間,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長期布局和支持下,我國科學家在作物種業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8日
西非一種鮮為人知的稀有野生咖啡品種,新近被證明與高品質的阿拉比卡咖啡風味相似,而且更耐高溫和降雨量變化。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5日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科技創新引領經濟與園藝作物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十三五”時期我國油料作物種業基本情況。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5日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科技創新引領經濟與園藝作物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十三五”時期中國農業科學院在油料作物育種領域的六大科技進展。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09日
目前世界上二倍體糧食作物中最復雜的黑麥基因組的高質量精細物理圖譜,由河南農業大學科研團隊牽頭繪制完成。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3日
稻谷、小麥等口糧產需有余,完全能夠自給,進出口主要是品種調劑,中國人的飯碗已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30日
研制并發布了全球最新一期高精度農作物空間分布數據產品。研究成果發表于《地球系統科學數據(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
發表時間:2020年11月16日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黃萎病研究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聯合牽頭的“全球黃萎病菌基因組研究”計劃取得重要進展,搭建了國際上第一個作物黃萎病菌資源和
-
發表時間:2020年11月13日
長圖|抗蟲害、斗雜草……農作物從田間到餐桌竟然要闖這么多關!
-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28日
近日,阿根廷政府批準了一種抗旱型轉基因小麥的商業化種植,成為全球首個批準此類小麥的國家,此舉受到業界廣泛關注。
-
發表時間:2020年09月28日
9月27日,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未來,配合環境減災雙星組網模式以及與高分一號、高分六號衛星組網協同觀測能力,16米相機可實現遙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