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商家申請法院禁令“反殺”知識產權的惡意投訴頻

        人民網 2020-06-11 16:47:09

        皇冠級淘寶賣家小何賣了兩年多的服裝商品標識,突然被個體戶邱某搶注商標,并對其店鋪總共發起150余次侵權投訴。而投訴的真實目的,是要小何花20萬巨資買下商標。

        面對這一別有用心的惡意投訴,小何拿起法律武器,向浙江余杭法院遞交申請書,請求責令邱某立即停止投訴。余杭法院當天即下達裁定:禁止邱某投訴,即時生效。

        與通常的行為保全申請不同,這是被投訴人申請法院對投訴人行為作出的禁令,業界稱為“反向行為保全”。這份特殊的裁定,也讓小何不因惡意投訴而錯過當下正火熱的天貓618大促,安心賣貨。

        余杭法院法官表示,惡意投訴嚴重破壞電商市場競爭生態,商家除積極申訴之外,還可利用反向行為保全的方式尋求司法救濟,化被動等待為主動出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搶注商標要價20萬 “勒索”不成報復性投訴

        4 年前,小何在淘寶開店。經過用心經營,店鋪好評率達到99.59%。

        早在2017年9月,小何的店鋪和銷售商品的名稱中就大量、持續不斷地使用“KELIFAN”標識,且每年報名淘寶官方營銷活動進行推廣,銷售額已逾數千萬元,“KELIFAN”標識也具備了一定影響力。

        然而,邱某于2019年7月6日搶注“KELIFAN”商標,從今年4月開始先后10次投訴小何店鋪侵權。經過積極申訴,被投訴的鏈接均得以恢復,但小何仍將不得不耗費大量時間、精力、財力去應對無端的惡意投訴。

        在此期間,邱某與小何溝通時曝露其真實意圖:要求小何以20萬元價格買下“KELIFAN”商標,“談妥自然會全部撤訴”。因雙方沒有談攏價格,4月15日,小何店鋪收到邱某“報復性”投訴,此次,被投訴的鏈接多達140余個。

        受疫情影響,小何的店鋪剛剛復工,為打造新款服裝產品已投入了大量人財物,而因為對方的惡意投訴,不僅面臨熱銷商品鏈接被刪除、店鋪流量降低、銷量下滑等巨大風險,還無法參加淘寶平臺即將到來的天貓618等促銷活動。

        4月21日,小何向余杭法院申請訴前行為保全,請求裁定邱某立即停止針對其店鋪的惡意投訴。

        法院裁定禁止投訴 力保商家參加天貓618大促

        余杭法院受理后,經查詢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發現自2019年7月至2019年9月,邱某共申請38件商標,絕大多數均與淘寶網上銷售服裝類商品的店鋪名稱相同或近似,且這些店鋪均為皇冠等級。

        種種跡象表明,邱某搶注他人有一定影響力的商標,通過惡意投訴侵害他人享有在先使用的合法權益,并企圖以“商標轉讓”等方式獲得不正當利益。

        “目前正是經歷新冠疫情后開始全面復工復產的時期,很多電商商家和企業百廢待興,此時如不及時止損,對其更是雪上加霜。”余杭法院經審查認為,不采取行為保全措施將會使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而且該種損害遠遠超過采取行為保全措施對被申請人邱某造成的損害。

        于是,在收到申請的當天,余杭法院即裁定:邱某立即停止針對小何店鋪及商品的投訴,裁定即時生效。保全的期限至雙方爭議裁判生效之日止。

        6月10日,記者從余杭法院獲悉,小何已以邱某不正當競爭為由訴至法院,請求判令邱某立即停止惡意投訴,并刊登公開賠禮道歉聲明、賠償經濟損失等50萬元。此案即將開庭審理。

        嚴打知產流氓 被惡意投訴商家可主動尋求司法救濟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圍繞知識產權的惡意投訴,惡意權利人為了非法獲利,虛假陳述、偽造憑證和惡意搶注商標等,手段不斷翻新,這些人也被稱為“知產流氓”。

        這一亂象也引起司法機關高度重視。近期,浙江、北京的多個法院密集發聲:必須嚴懲。

        “惡意投訴現象令人擔憂,如不加以規制只會愈演愈烈。”4月上旬,浙江高院知識產權庭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涉電商惡意投訴不僅嚴重擾亂他人經營活動,而且破壞平臺內的正常經營秩序,同時也是對司法資源的極大浪費,應加大懲戒力度,不斷提高知識產權審判的司法公信力。

        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強調既要依法免除錯誤下架通知善意提交者的責任,督促和引導電商平臺積極履行法定義務,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又要追究濫用權利、惡意投訴等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兩會期間,最高法民三庭庭長胡仕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不加有效規制,惡意投訴行為將可能對電商平臺的經營生態造成嚴重影響,人民法院對此高度關注。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這是司法機關將對“知產流氓”現象進行更嚴格規制的信號,惡意投訴者將被更加嚴厲打擊、整治直至追究法律責任,以營造誠實守信的營商環境。

        余杭法院法官告訴記者,面對電商環境下愈演愈烈的惡意投訴,商家除積極向平臺申訴,還可利用反向行為保全的方式尋求司法救濟,化被動等待為主動出擊,及時止損,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廣東財經大學智慧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姚志偉認為,反向行為保全在涉電商知識產權糾紛處理領域是一種制度創新,法院利用反向行為保全機制,為被惡意投訴或錯誤投訴的平臺商家緊急恢復鏈接或阻斷惡意投訴,將有效保護平臺內經營者和平臺經營者的利益,維護平臺上知識產權的基本秩序。現有制度構架下,在反通知機制不能及時提供救濟的情況下,反向行為保全成為關鍵且重要的司法救濟機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