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
在家里無論是自己做飯
還是點個外賣
都很難保證正好吃完
剩點飯菜總是在所難免的
吃剩的飯菜怎么辦?
很多人都不愿意浪費
因此吃點剩飯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可是有的人吃了剩飯后中毒
甚至還進了ICU
那么吃剩飯真的有這么可怕?
會造成肝腎衰竭?
都會造成什么問題?
剩飯菜又該如何處理呢?
回答這些問題之前
我們先分析一下前面說的案例
吃剩飯為何會導致器官衰竭?
剩飯菜里面有細菌,放冰箱里之后,低溫會抑制細菌的繁殖,但是并不等于細菌完全阻止細菌繁殖。
而細菌數量達到一定數量后,無論是分解食物后的產物,還是細菌代謝產生的毒素,積累到一定程度后都會散發出氣味,降低食物的品質和口感。
如果毒素積累到一定量,就會導致健康損害,就不能食用了。如果吃了導致疾病,就是食物中毒。
前面說的案例中,這位患者本身是有肝臟疾病的,食用變質含有毒素的食物后加重了肝臟負擔,毒素直接引起肝功能明顯受損,同時還會引起腎功能受損,加重病情。
其實在這之前,吃剩飯導致食物中毒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其實食物中毒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下面列舉了幾種常見的原因。
剩飯導致食物中毒有哪些情況?
細菌性食物中毒
鼠傷寒沙門氏菌。日常的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就有它的蹤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各種蛋糕、牛奶的保質期相對較短,過了保質期就不推薦食用了。常見的剩魚、肉等也有它的身影。
副溶血弧菌。它是個嗜鹽的細菌,常見于海水中,因此海鮮食品的食物中毒經常與它有關。
金黃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產生金葡菌毒素,導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不是細菌本身,主要是其產生的毒素。
概括起來,鼠傷寒沙門氏菌和副溶血弧菌是活菌致病,金葡菌是毒素致病。
亞硝酸鹽中毒
亞硝酸鹽多見于腌菜中,會引起中毒者發生缺氧,因為亞硝酸鹽會與血紅蛋白中的鐵結合,導致血紅蛋白攜帶氧的能力下降,從而致病。
患者的一個典型表現就是嘴唇發紺,就是本來應該是紅色的嘴唇發烏,這是血液缺氧的一個典型表現。因為人體對缺氧最敏感的部位是腦細胞,因此一次大劑量攝取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是較為危險的。
可是腌菜作為炎炎夏日里的開胃小菜就著白米粥或者搭配南瓜粥,深受大家喜愛,也是傳統美食之一,為什么會和食物中毒扯上關系呢?
注意,這里面有個劑量的問題,哪怕不是吃剩的腌菜,吃多了也有亞硝酸鹽中毒風險。特別是空腹吃大量的腌菜,中毒的風險會增加。平時搭配吃一點增加食欲是沒有問題的。
其他中毒情況
其他的食物中毒還包括霉變的花生、玉米、大米(黃曲霉毒素)、發芽的馬鈴薯(龍葵素)、霉變甘蔗等。
剩飯還能不能吃?
剩飯能吃是能吃,但并不太推薦吃。
現在買個小型電子秤并不難,大家做飯的時候完全可以精打細算一點,根據人數規劃菜量,這樣就可以減少剩菜的產生。
如果實在是要吃剩飯,那么盡量不要把剩菜上頓熱了下頓再熱,畢竟反復加熱會降低食材的口感,營養價值也會下降,特別是維生素更是被破壞殆盡。
下面兩條一定要注意:
1、熱透。加熱充分十分重要,特別是一些肉菜,營養豐富,細菌繁殖快,如果加熱不充分,就有食物中毒的危險,必須煮沸,并且維持一段時間。
煮沸的時候就能殺死細菌,但是細菌產生的毒素不一定馬上被破壞,它們往往比細菌本身耐熱性更好,所以一定要煮沸并維持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是多長呢?建議5分鐘,但如果剩飯剩的時間已經比較長了,建議延長到15分鐘。
2、及時。食物存放時間不要過長。時間太長,即使是在低溫環境,細菌也會緩慢繁殖,而且毒素也會緩慢形成。
此外,科學儲存剩飯,也可以大大降低食物中毒的風險。
如何科學儲存剩飯?
1、分裝。如果剩菜一次性吃不完,就分成若干份,用保鮮袋分開。而且減少不同剩菜的交叉污染。
2、冷凍優先。4℃情況下,細菌的生長速度明顯快于-20℃,所以魚肉類食物,如果量較大,首先考慮冷凍保存。
3、標記。可以在保鮮袋上貼一個小標簽,寫上冷凍或保鮮的時間,起到提醒作用。時間過長的剩菜,最好倒掉。
綜上所述,吃剩飯進ICU雖然是個例,但食物中毒的風險絕不可忽略,而且反復加熱還會破壞營養,實在要吃剩飯也不要吃剩太久的,而且要保證煮沸一段時間再吃。
原標題:一男子吃剩飯竟器官衰竭進ICU!關于剩飯 這些別再傻傻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
在家里無論是自己做飯
還是點個外賣
都很難保證正好吃完
剩點飯菜總是在所難免的
吃剩的飯菜怎么辦?
很多人都不愿意浪費
因此吃點剩飯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可是有的人吃了剩飯后中毒
甚至還進了ICU
那么吃剩飯真的有這么可怕?
會造成肝腎衰竭?
都會造成什么問題?
剩飯菜又該如何處理呢?
回答這些問題之前
我們先分析一下前面說的案例
吃剩飯為何會導致器官衰竭?
剩飯菜里面有細菌,放冰箱里之后,低溫會抑制細菌的繁殖,但是并不等于細菌完全阻止細菌繁殖。
而細菌數量達到一定數量后,無論是分解食物后的產物,還是細菌代謝產生的毒素,積累到一定程度后都會散發出氣味,降低食物的品質和口感。
如果毒素積累到一定量,就會導致健康損害,就不能食用了。如果吃了導致疾病,就是食物中毒。
前面說的案例中,這位患者本身是有肝臟疾病的,食用變質含有毒素的食物后加重了肝臟負擔,毒素直接引起肝功能明顯受損,同時還會引起腎功能受損,加重病情。
其實在這之前,吃剩飯導致食物中毒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其實食物中毒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下面列舉了幾種常見的原因。
剩飯導致食物中毒有哪些情況?
細菌性食物中毒
鼠傷寒沙門氏菌。日常的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就有它的蹤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各種蛋糕、牛奶的保質期相對較短,過了保質期就不推薦食用了。常見的剩魚、肉等也有它的身影。
副溶血弧菌。它是個嗜鹽的細菌,常見于海水中,因此海鮮食品的食物中毒經常與它有關。
金黃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產生金葡菌毒素,導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不是細菌本身,主要是其產生的毒素。
概括起來,鼠傷寒沙門氏菌和副溶血弧菌是活菌致病,金葡菌是毒素致病。
亞硝酸鹽中毒
亞硝酸鹽多見于腌菜中,會引起中毒者發生缺氧,因為亞硝酸鹽會與血紅蛋白中的鐵結合,導致血紅蛋白攜帶氧的能力下降,從而致病。
患者的一個典型表現就是嘴唇發紺,就是本來應該是紅色的嘴唇發烏,這是血液缺氧的一個典型表現。因為人體對缺氧最敏感的部位是腦細胞,因此一次大劑量攝取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是較為危險的。
可是腌菜作為炎炎夏日里的開胃小菜就著白米粥或者搭配南瓜粥,深受大家喜愛,也是傳統美食之一,為什么會和食物中毒扯上關系呢?
注意,這里面有個劑量的問題,哪怕不是吃剩的腌菜,吃多了也有亞硝酸鹽中毒風險。特別是空腹吃大量的腌菜,中毒的風險會增加。平時搭配吃一點增加食欲是沒有問題的。
其他中毒情況
其他的食物中毒還包括霉變的花生、玉米、大米(黃曲霉毒素)、發芽的馬鈴薯(龍葵素)、霉變甘蔗等。
剩飯還能不能吃?
剩飯能吃是能吃,但并不太推薦吃。
現在買個小型電子秤并不難,大家做飯的時候完全可以精打細算一點,根據人數規劃菜量,這樣就可以減少剩菜的產生。
如果實在是要吃剩飯,那么盡量不要把剩菜上頓熱了下頓再熱,畢竟反復加熱會降低食材的口感,營養價值也會下降,特別是維生素更是被破壞殆盡。
下面兩條一定要注意:
1、熱透。加熱充分十分重要,特別是一些肉菜,營養豐富,細菌繁殖快,如果加熱不充分,就有食物中毒的危險,必須煮沸,并且維持一段時間。
煮沸的時候就能殺死細菌,但是細菌產生的毒素不一定馬上被破壞,它們往往比細菌本身耐熱性更好,所以一定要煮沸并維持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是多長呢?建議5分鐘,但如果剩飯剩的時間已經比較長了,建議延長到15分鐘。
2、及時。食物存放時間不要過長。時間太長,即使是在低溫環境,細菌也會緩慢繁殖,而且毒素也會緩慢形成。
此外,科學儲存剩飯,也可以大大降低食物中毒的風險。
如何科學儲存剩飯?
1、分裝。如果剩菜一次性吃不完,就分成若干份,用保鮮袋分開。而且減少不同剩菜的交叉污染。
2、冷凍優先。4℃情況下,細菌的生長速度明顯快于-20℃,所以魚肉類食物,如果量較大,首先考慮冷凍保存。
3、標記。可以在保鮮袋上貼一個小標簽,寫上冷凍或保鮮的時間,起到提醒作用。時間過長的剩菜,最好倒掉。
綜上所述,吃剩飯進ICU雖然是個例,但食物中毒的風險絕不可忽略,而且反復加熱還會破壞營養,實在要吃剩飯也不要吃剩太久的,而且要保證煮沸一段時間再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