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頻發上市、大搞低價促銷、多個電商節疊加等諸多因素下,消費者換機意愿被持續點燃,二手手機回收成為大趨勢。那么,回收后的二手手機被如何處置呢?最新消息顯示,它們有可能被卷入“翻新機”的黑產業鏈。
近日,深圳南山有群眾報案稱,其在購物網站的網店中購買了一臺品牌手機,但手機送到后發現商品質量低劣,因此懷疑買到假貨,認為商家由售假行為。
對此,南山警方偵破一起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并在福田某小區的出租房內當場抓獲嫌疑人金某,現場繳獲17臺疑似假冒品牌手機及制假工具一批,搗毀一個“新手機”制假窩點。
圖自:深圳市公安局網站 (下同)
從現場圖片中可辨認,金某的制假工作臺上鋪滿了疑似蘋果“iPhone”手機上拆卸下來的部件包括機殼(外殼、中框部分)、sim卡槽、主板、外屏玻璃等。此外,還有虛假的“入網許可證”和品牌手機外包裝貼紙若干。用于組裝手機的工具有:鑷子、螺絲刀、熱熔膠、牙刷等等。
經審訊,嫌疑人金某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為。他是在二手市場收購舊手機及手機所需配件,利用工具自行在住處進行拆裝:先拆下舊手機外殼,換成標有某品牌標識的外殼,并重新用印有品牌標識的手機包裝盒進行包裝。
簡單組裝翻新后,他將“翻新機”再掛到網店上進行銷售,銷售價格為380-700元。與此同時,為了提高銷量,金某還利用“刷單”的方式提高網店的排名。
警方強調,制假售假,嚴重損害消費者正當權益和正品商家的知識產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目前,犯罪嫌疑人金某已被南山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中。
關聯案件
無獨有偶,近期福田警方也破獲了一起“二手手機”相關案件。
近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華強北派出所抓獲一名通過多個社交賬號向好友低價售賣知名品牌手機的詐騙嫌疑人蘇某,其利用3個社交賬號朋友圈發布大量售賣知名品牌的全新、二手手機的虛假信息,又在收款后以各種理由延遲發貨,涉案金額約百萬元。
據了解,蘇某的詐騙手段并不高明。據蘇某供認,其通過長期收購廢舊手機、手機殼和外包裝,經過簡單粗糙的加工包裝成“靚機”,掛在朋友圈售賣給全國各地買家的違法事實。
在抓獲現場,辦案民警還查獲了一批用于詐騙的快遞物件,包括還未組裝發貨的三星、蘋果、華為等品牌的回收二手手機、手機殼以及外包裝等,現場還發現全國各地買家退回的快遞盒子。
未組裝發貨的二手手機
犯罪嫌疑人蘇某對其詐騙行為供認不諱,目前,已被福田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如何避免買到假手機?
足不出戶,就能買到需要的商品,網購無疑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由于消費者無法直接接觸產品,對于產品的真偽、外觀、質量信息只能通過賣家描述中獲取信息,因此收到“貨不對板”商品的情況并不少見,但維權售后并非易事。部分不法商家瞄準這一“商機”,開始制假售假,通過收購舊手機和配件,重新組裝并包裝成品牌手機就上架網店后出售牟利。
南山警方提醒,廣大市民在購買品牌手機時,選擇正規門店、官方體驗店、線上官網、官方旗艦店等渠道。對于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商品要加倍留意,辨別真偽,不要因貪圖一時的便宜而買到假冒商品。
避免在非正規渠道購買手機
據不完全統計,消費者在民營和較小的手機修理門店、二手平臺和個人轉售等具有來源難以追溯特性的購買渠道,雖然這些渠道售價低廉,但這些也是最容易買到假冒偽劣手機的“雷區”。此外,非正規途徑購買的手機往往沒有完善的售后方式,到手后機子的好壞全憑“運氣”。建議選購手機時,到手機品牌官方渠道購買,品質售后均有保障。
便宜莫貪,天上不會掉餡餅
商家拿仿品當正品出售的行為也讓消費者防不勝防。這時候,就是考驗消費者定力的時候了,一般這些仿品的制作過程與上述提到的制假手段大同小異,外觀與正品幾乎如出一轍,價格便宜大半,但到手后體驗極差,后悔莫及。
查詢移動設備身份碼(IMEI)
這個方法是最簡易的:手機撥號頁碼輸入*#06#,查詢到所屬設備的移動設備身份碼IMEI,這個身份碼具有唯一性,查詢后至手機品牌官網就能驗證查詢真偽。
公開資料顯示,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是國際移動設備身份碼的縮寫,國際移動裝備辨識碼,是由15位數字組成的“電子串號”,與每臺手機一一對應,而且該碼是全世界唯一的。每一只手機在組裝完成后都將被賦予一個全球唯一的一組號碼,該號碼自生產到交付使用都將被制造生產的廠商所記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