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唄升級上征信,提額或服務升級會觸發

        財聯社 2020-07-28 09:00:08

        7月以來,網絡平臺不少網友反映在自己的支付寶花唄中都發現了花唄升級的頁面,升級后在花唄相關合同及產品說明顯示新增《個人信用信息查詢報送授權書》和《個人授權相關合同》。

        長久以來,花唄、白條等其他類似的產品都沒有上征信,用戶體驗著和信用卡類似的服務,但卻不需要提供征信數據。雖然頻傳花唄要上征信,但看來這次才是真的有所動作。

        花唄要征信 提額或服務升級會觸發

        選擇升級后的花唄用戶,在花唄中顯示簽署了《個人信用信息查詢報送授權書》,授權內容顯示“為了獲得更好的花唄服務,本人同意向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鄭重授權如下,同意被授權人在班列下列業務中,通過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或其他依法設立的個人征信機構查詢本人信息報告和信用信息”,這相當于說花唄要上征信了。

        個人用戶的查詢路徑為花唄-我的-相關合同及產品說明。

        根據網友反映,觸發個人信用信息查詢的主要是兩個操作,一是對花唄額度進行提額,二是進行花唄服務升級,在進行著兩個操作時,花唄會提示“點擊按鈕視為您同意《花唄服務協議》和《個人信用信息查詢報送授權書》及其他協議,同意授權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查詢/報送相關信息。”,一旦勾選,就被視為同意征信。

        在財聯社記者和螞蟻花唄客服的溝通中,客服表示只有用戶主動進行勾選同意,才會被征信。如果沒有進行勾選同意等操作,便不會有征信信息的采集,個人征信仍只歸芝麻信用。

        據了解,其實花唄2018年就上線征信,此次只是擴大范圍。同時,客服還表示目前花唄升級是邀約制,首先是優質客戶,未來會對用戶全量覆蓋。

        花唄≠信用卡 授權征信對象為小額借貸公司

        花唄對于個人用戶而言雖然提供的服務非常類似于信用卡,但其本質并非信用卡,同時此前螞蟻集團也表示花唄和虛擬信用卡、信用支付沒有任何關系,只是一個信用貸產品。

        花唄在官網對產品的介紹為:“花唄是互聯網時代的依托于場景的信用消費工具,用戶在消費時,可以使用花唄的額度,享受“先消費,后付款”的購物體驗。”

        其產品特點為先購買,再還款 ,可以在淘寶天貓交易時除部分淘寶旅行、充值、電影票等特定類目外為確認收貨后入賬,其他平臺交易時下單付款后入賬;免費使用消費額度購物;還款方便,支持支付寶自動還款。

        花唄客服對花唄產品定義的回答也是消費性融資產品。

        所以無論是花唄,還是其他類似產品如“任性付”、“白條”,它們的本質類似于互聯網賒賬業務,與虛擬信用卡相比,賒賬業務不涉及到取現,因此在監管上繞過了金融牌照的限制。

        對于征信問題,此前花唄在官方微博賬號也明確表示不會上征信。

        此外,最為值得關注的是花唄采集授權的對象為小額借貸公司,這和使用信用卡的征信被銀行采集有很大的區別。

        在《個人信用信息查詢報送授權書》中顯示,其授權對象為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因為授權對象是小額貸款公司,在央行征信報告中,在花唄的記錄就是為個人消費貸款。

        根據財聯社記者向花唄客服的反饋,花唄征信在央行的征信報告中其呈現形式就是某年某月某日,機構為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發放了多少錢個人消費貸款,顯示業務號、歸還或結清、信息更新日期等數據,并有賬號狀態,逾期分類、本金余額等內容,一般按月上報。

        根據詳細版征信報告,信用卡只會顯示當前的信用卡負債,以及近半年的消費情況。相比之下,花唄這個人消費貸款的記錄更為頻繁且詳細。

        那頻繁得使用花唄等于在頻繁得進行小額貸款,這樣的記錄在征信里是否會影響個人信用呢,對以后再銀行貸款等產生影響?

        根據財聯社記者向花唄客服的咨詢,其表示如果在使用花唄的過程從未逾期,便不會對征信產生影響。但其和銀行之間尚未有協議等來區別對待花唄和其他貸款平臺的的小額貸款征信記錄。“您去銀行貸款的話,不同機構審核的標準也是不同的,就像您這邊征信授權了,只要沒有逾期,對您的征信就沒有負面影響。”客服表示。

        客服表示,如果征信顯示花唄沒有結清等問題,花唄可幫忙開具花唄結清證明,還款流水等。

        同時信用卡行業專家董錚表示,在央行的征信報告中名目很多,但是核心是是否逾期,“央行的信用記錄分為很多種,除了消費信貸,還有車貸、放貸等等,但無所謂什么形式,有沒有逾期記錄,這才是核心。”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也表示,花唄在征信報告中的程序形式為個人消費貸款,但和信用卡在征信報告中的區別并不大,“差別并不是很大,因為在央行的角度來看,征信報告只能體現在于其記錄,央行沒有所謂的評分,個人消費貸款和信用卡逾期也沒有哪一個性質更惡劣的區分。這可能還是取決于各家銀行,它的模型算法對哪一個指標的容忍度更低。”

        個人征信日趨嚴格 專家:本就應該上征信

        各類平臺上征信,無疑征信管理日趨嚴格的結果。

        此前2020年年初,央行上線二代征信系統,對于個人征信的要求更加嚴格。據相關媒體報道,對于個人用戶,二代格式信用報告還新增了相關數據項格式,個人增加 “循環貸款”、“信用卡大額專項分期”、“授信協議信息”等信息,顯示“共同借款”信息,顯示5年還款記錄。

        7月17日,百行征信與人行征信還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依法合規、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征信戰略、業務、技術合作研究,切實發揮“政府+市場”作用。截至6月30日,百行征信在數據庫建設方面,已拓展金融機構達1768家,接入數據共享協議簽約機構近千家,信貸記錄超24億條,個人征信系統收錄個人信息主體超1.3億人;個人信用報告及其他增值產品累計使用量近2億筆。

        另外,7月17日發布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中也提到,商業銀行如果需要從合作機構獲取借款人風險數據,應通過適當方式確認合作機構的數據來源合法合規、真實有效,對外提供數據不違反法律法規要求,并已獲得信息主體本人的明確授權。

        同是在這個時間點花唄開始大面積推出提額、服務升級等方式來進行征信,很難不讓人想到和其上市有關。

        但董錚認為,無論上市與否,花唄等產品本來就應有征信記錄,“凡是信貸消費類的產品,現在都在經歷嚴峻和正規的發展,本身就應該具有征信記錄。和上市可以說有關系,但也沒什么關系,信貸產品的信用就是‘欠債還錢’,上征信是規范了整個業務流程。”

        陳文認為,花唄上征信和其資金來源變化有很大的關系,“18年以來,阿里花唄和借唄的資金來源發生了更大的變化,資金杠桿是要拉回表內的,以前通過IBS的話,它的杠桿可以做到100倍以上。但現在阿里系后來越來越像騰訊微粒貸這種聯合放貸的模式,資金來源于銀行,那就必須要接入央行征信了。”同時,從經濟形勢的角度來看,與其壞賬預期也有關系,“從經濟形勢來看,無論是花唄還是其他產品,看逾期壞賬的話,整個行業都是有一個顯著的提升。”

        利好信用卡?用戶選擇更依賴消費場景

        在網絡平臺上,對于花唄要上征信一事,有部分網友表示將選擇關閉花唄轉向信用卡。

        目前,銀行信用卡確實收到花唄等其他產品的沖擊,根據天風證券觀點,我國信用卡產業已告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國內信用卡貸款余額已由08年末的0.16萬億元快速增至19年末的7.59萬億元。18年末,有信貸征信記錄的自然人數量約5.3億人,預計持有信用卡的人數達5億人。其中,1Q20受新冠疫情影響,居民消費低迷,信用卡貸款出現下降,1Q20信用卡貸款減少了0.33萬億。

        對于花唄上征信一事是否會利好信用卡業務,董錚認為消費大環境已變,花唄的消費場景優勢難被取代,“難道花唄上征信了,消費者就會馬上跑到信用卡這邊來嗎?消費者已經養成了無卡消費的行為習慣,大趨勢是難改變的。信用卡近年來遇到了很多問題,但最應該解決的是如何迎合用戶的問題,信用卡也不能解決不上征信的問題。”董錚表示。

        同時,陳文認為普通用戶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主要會從3個方面考慮使用花唄還是信用卡,和征信關系不大。一是從誰的資金成本更便宜出發,比如考慮哪一個免賬期更長;二是額度,信用卡有規定的額度,花唄等渠道或是一個補充的方法;三是消費時的小優惠,比如使用花唄可以有小優惠,信用卡有積分等。

        此外,對于未來阿里和支付寶能否推出純粹的信用卡業務,陳文認為從互聯網打發的角度來看,可能性不清晰。“阿里早些年就曾經考慮和上海銀行等推出虛擬信用卡,可以說阿里當時是有這樣的想法的。但從阿里系的整體布局來看,很難推出定位為純信用卡的業務,因為即使讓阿里的網商銀行去做,放貸的壓力和資本股權的壓力都會提高,從互聯網打發的角度來看,這種模式不實很清晰。”

        但陳文認為騰訊的微粒貸更符合互聯網打法,可以成為所謂的虛擬信用卡的平臺模式。“騰訊的微粒貸符合互聯網打法,它的模式就是賣客戶、引流,包括做一些前端的風控,但資金的話是有銀行來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可能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家銀行做的信用卡,更像是前置到所有銀行前面的所謂的虛擬信用卡的平臺模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