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國內國際環境的新變化新挑戰,國家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對中國的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日前,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指出“競爭力更強的企業在經歷危機考驗之后,一定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會。”
危中尋機 上坡加油增強競爭力
TCL剛剛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在全球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特殊情況影響及顯示產業周期低谷三者疊加的2020年上半年,TCL業績逆勢增長,特別是二季度收入顯著反彈,大尺寸面板和彩電出貨量躍居全球第二位。
李東生認為,TCL上半年的業績增長,主要歸功于中國經濟恢復領先全球,為企業回歸增長軌道提供了有力保障。TCL也在危機中尋找機遇,在特殊情況中首先保證了武漢、深圳的工廠生產不停工,守住了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才有機會在“雙循環”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同時滿足巨大的內需市場和海外出口需求。
在全球經濟環境急劇變化中,全球供應鏈正在加速重新洗牌。TCL抓住了這個歷史性機遇,持續推進極致降本增效,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持續以科技創新為助推器,強化平臺技術和生態建設,不斷加深企業護城河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產業鏈向中國轉移提供了重要支持。
謀篇布局 追趕超越打造新動能
李東生介紹,今年面對市場萎縮和行業挑戰,TCL依舊堅持全球領先發展戰略,聚焦顯示產業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同時在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和長周期的戰略新興產業中培育新的增長。
TCL在主業規模、技術創新、全球化經營和未來新賽道等方面都進行了前瞻性布局:今年7月,TCL宣布收購中環半導體,從半導體顯示延伸到半導體材料及光伏產業;今年8月,TCL逆周期換股收購了三星蘇州,大幅產能擴張25%,加上2020年開始爬坡的t4線,TCL產能未來12個月將增長1.6倍;此外,今年TCL還入股日本JOLED公司、與三安半導體建立聯合實驗室,將在噴墨印刷OLED、Micro-LED領域開展深度技術合作,實現從半導體顯示材料、工藝、設備到產線方案的全面自主知識產權生態布局。
李東生表示,未來TCL將形成以TCL電子為核心的智能終端事業群、以TCL華星為核心的半導體顯示及材料事業群、和以中環為核心的半導體與新能源材料三大業務引擎。同時,TCL還將繼續擇機重組并購,尋求更大的發展機會。(一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呼和浩特 實現科特派貧困村全覆蓋
下一篇:創新發展,科學家精神“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