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有顏色,那一定是血液的顏色。這種紅色,維系人體機能運轉,保障人們生命延續。現如今,我國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無償獻血來幫助他人,拯救生命。
人的血液由血漿、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血漿里的各種蛋白質是血液制品的主要活性物質。白蛋白可作為血漿容量擴充劑,常用于燙傷燒傷、失血過多而休克、癌癥、手術后的輸液等,是我國臨床用藥的短缺藥品。血漿中還可以分離出靜脈注射用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人凝血酶原復合物、人纖維蛋白原等制品,是治療各類傷病患者基本的醫療保障。
目前,無償獻血只能滿足部分醫療用血需要,血庫在供應臨床需求時仍有很大的血量缺口。獻血者供應血漿是有償的,縱然有償,我國的血液制品依然供不應求。以白蛋白為例,我國年需求量在420噸左右,由血漿提取而來,但我國的血漿的年產能僅100噸左右,不得不大量的依賴進口。此外,安全風險仍不可避免,人有可能攜帶各種病原。供血漿者的體檢證明和供血漿前的化驗并不能完全防范風險,稍有疏忽就會爆發嚴重的公共事件。
一邊是救死扶傷與病魔戰斗,一邊是匱乏且不能保證質量的供給。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科學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利用生物反應器技術找到了新方法。
武漢大學楊代常教授利用水稻生產的人血清白蛋白,已成為我國的標志性植物源醫用蛋白成果。楊教授和他的團隊通過轉基因技術將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轉入到水稻里,使水稻種子可以大量合成人血清白蛋白,而后再通過蛋白分離純化技術從轉基因大米中分離純化出人血清白蛋白,最后得到純度大于99%的2.75克/千克水稻的白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的基因被轉入水稻中,讓每一粒大米成為反應器來生產白蛋白,這種轉基因水稻生產出來的人血清白蛋白與人血液里的白蛋白具有相似的免疫原性,可以替代從人類血漿中提取的白蛋白,適用于醫療。當然,如同各種醫藥審批流程一樣,水稻來源的人血清白蛋白也需要經歷各種嚴格的流程,可喜的是在2017年5月15日,由轉基因水稻生產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人血清白蛋白純度達到99.9999%,注射液各項指標均符合或高于《中國藥典》2015版的標準,獲批準進入臨床研究。這是全球第一個用水稻生產的一類創新藥!
這就意味著,我們一直匱乏的血液血漿將有可能從植物中“種植”和提取,并且這種植物源的藥用蛋白從根源處就可杜絕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內的各種人畜患病原微生物污染,使用安全且可大量生產。如果這種轉基因水稻種上3萬畝,就可替代2700噸血漿的消耗。這實在是整個人類的福音,讓水稻成為扎根田野里的安全血庫!我們可以期待,在基因技術的保證下,用血無憂將不再是奢望,“生命紅”將可以永遠呵護人類!
監制:林敏 戰釗
策劃:王友華 薛愛紅
導演:金赫
文稿撰寫:柳小慶 金赫
審校:柳小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