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衛星。(資料圖) 潘龍洋 攝
中新網長春9月15日電 (記者郭佳)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長光衛星”)15日發布消息,其自主研發的9顆“吉林一號”高分03系列衛星當天發射升空,這標志著“吉林一號”衛星制造模式由“研發”轉向“生產”,“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建設進入高速組網階段。
長光衛星是中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2015年10月,長光衛星自主研制的中國第一顆商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吉林一號”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商業航天的大幕。據了解,這是“吉林一號”衛星工程的第12次發射。
長光衛星遠景目標是打造一個“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形成全球任意點10分鐘以內重訪能力,而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138顆衛星同時在軌運行。目前,“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已有25顆衛星,具備每年覆蓋中國7次、覆蓋全球2次的能力。
成熟的衛星研發技術是“吉林一號”衛星快速組網的基礎。目前,長光衛星衛星研制周期已控制到1年以內,實現了低成本、短周期的批量生產。
此次發射衛星包括3顆視頻衛星和6顆推掃衛星,通過采用輕量化結構設計等創新技術,它們的重量被控制在40kg量級,相當于首顆“吉林一號”衛星重量的十分之一。盡管重量在變輕,但技術指標仍然出色。推掃衛星全色分辨率優于1m,視頻衛星分辨率優于1.2m。
長光衛星宣布衛星制造模式由“研發”轉向“生產”,有賴于其兩年前投資建設的航天信息產業園。該產業園建設了衛星總裝、環境試驗等廠房,集成了KM6000空間環境模擬試驗系統等大批先進設備系統,可年產30顆衛星。此次發射的9顆衛星即為同時出廠。
作為老工業基地的吉林省,在振興過程中一直在尋找發展新動能,衛星產業作為一項戰略新興產業,完美契合其發展思路。依托長光衛星,吉林打造了一條集衛星數據接收、處理分發和應用服務于一體的衛星數據產業鏈。
長光衛星介紹,目前給衛星提供各類零部件的企業約200家,其中有40多家在吉林,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長光衛星還牽頭成立了吉林航天信息產業創新聯盟,眾多科研院所、高校、企業都加入了衛星應用開發和商業模式創新的行列。
長光衛星商業模式不斷豐富,已由最初服務林業、農業擴展到服務互聯網公司及新聞媒體。此次發射的“嗶哩嗶哩視頻衛星”所獲的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被制作成科普視頻;“央視頻號”衛星則可以為國內外新聞熱點事件提供獨特的太空觀察視角。(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