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見到二十年前的自己,和他(她)進行一次對話,你會和他(她)聊點什么?不用腦補了,這一如同科幻電影般的場景,已經在“百度世界2020”大會上演了。
9月15日,百度聯合央視新聞舉辦的“百度世界2020”大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召開。在這場以“萬物智能”為主題的大會上,央視主持人康輝、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和20多年前的“小康”、“小李”兩位虛擬人,展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彩對話,也讓全國觀眾認識了其背后的技術支撐——百度大腦。此次,百度大腦再次全新升級至6.0,成為“AI新型基礎設施”,通過百度智能云賦能千行萬業智能化升級。
繼金融數字人、虛擬主持人等“虛擬人”陸續發布后,2020百度世界大會上,具備認知能力、可機機對話的終端虛擬人首次亮相。“小康”、“小李”兩位虛擬人依據康輝和李彥宏20年前的形象、記憶和所擁有的知識打造,不僅形象、動作、聲音逼近真人,還能流暢自如地與人聊天,甚至兩個虛擬人可以相互對談。和20年前的“自己”對話后連連夸贊它“和我們交流起來沒有障礙”。“與我們以前見過的虛擬人相比,這個虛擬人有知識、能理解,會讓你覺得面對的是一個有思考能力的‘真人’。”百度CTO王海峰揭秘。
“虛擬人的背后,是視覺、語音、語言與知識等百度大腦多種AI技術的綜合應用”,王海峰表示。不止是虛擬人,百度世界上展示的無人車、小度音箱、度曉曉,以及公眾經常用到的百度搜索、地圖、輸入法、百度翻譯等產品,背后都是百度大腦在支撐。
作為百度AI多年技術積累和產業實踐的集大成,百度大腦核心技術持續保持領先,不斷夯實“軟硬一體AI大生產平臺”,通過百度智能云,加速產業智能轉型升級。
核心技術方面,百度大腦6.0已經具備“知識增強的跨模態深度語義理解”能力。基于掌握的5500億海量知識,以及“知識增強的持續學習語義理解”技術,百度大腦綜合語音、語言、視覺等不同信息,實現跨模態語義理解,獲得對世界的統一認知。有了這一能力,機器就能聽懂語音,看懂圖像視頻,理解語言,進而理解真實世界。
另一方面,百度大腦“軟硬一體AI大生產平臺”也在持續升級。“軟”的方面,“智能時代的操作系統”飛槳深度學習平臺全面升級API體系,讓開發者可以更便捷地開發、更高效地部署模型;“硬”的方面,百度自研的AI芯片百度昆侖2預發布,相比2018年發布的中國首款云端通用AI處理器“百度昆侖1”,百度昆侖2的性能大幅提升,能夠更好地滿足各種場景的AI計算需求。
百度大腦6.0—AI新型基礎設施,已開放270多項領先的AI能力,凝聚230萬開發者,企業發布的模型數量超過31萬,是業內最全面、最領先、服務規模最大的 AI開放平臺,將更敏捷、更高效支撐AI工業大生產,助力產業智能化提速。
除了技術上具備領先優勢,百度飛槳和百度昆侖也使得中國在AI操作系統和AI芯片兩大AI核心底層技術上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這讓康輝感到十分振奮。李彥宏表示,芯片、操作系統這樣過去被“卡脖子”的技術,都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它們的商業價值不可能在短短幾年之內就體現出來,需要我們的科技人員有雄心、有耐心、耐得住寂寞,而且有信仰。我們也有長期的考慮和耐心,希望把中國的這些被“卡脖子”的技術能夠一點一點突破,最后被市場廣泛接受。
同時,百度智能云持續對外輸出百度大腦的AI技術,繪出一幅各行各業加速智能化升級、實現“萬物智能”的智能時代景象。王海峰介紹,百度智能云就像武俠小說里少林寺的藏經閣,將百度領先的AI技術融匯成無數“內功心法”和“武功技能”,賦能給社會經濟各領域,加速中國產業智能化步伐。
例如,在能源行業,國網山東電力應用百度AI打造智能巡檢,正在幫助電力巡檢工人快速、高效、安全地完成工作,不用在巡檢路上每日奔波、日曬雨淋;百度與中國建材共同打造智慧工廠、智慧物流、數字礦山、工業無人駕駛、數據中心等,促進建材生產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百度與應急管理部合作,應用AI預警多起水災、森林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守護每一個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百度推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辦公平臺“如流”,讓企業辦公更智能、更高效、更流暢。
打造扎實的AI基礎設施、推動AI不斷落地,同時也為產業培養大量人才,百度始終心系AI的健康和長遠發展。目前,百度已經培養了超過100萬名AI人才,未來5年,還將繼續培養500萬AI人才,為中國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感謝所有中國像百度公司一樣致力于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的研究、開發、應用的機構和企業,克服目前復雜、嚴峻的環境帶來的很多困難和阻礙,繼續把人工智能產業做大做強,讓我們擁有未來發展更多的自主權”,康輝也對成千上萬的AI科技工作者表示感謝,他說,“你們的努力,一定會撐起中國未來的這一片天空。”
李彥宏則表示,經過這些技術的努力和革新,相信國家會越來越強大,社會會越來越和諧,生活會越來越幸福,未來一定會越來越美好。(一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