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以集成電路為根 人工智能為本

        科技日報 2020-09-17 13:33:03

        9月11日,在浙江寧波舉辦的2020世界數字經濟大會主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與知名企業負責人緊扣時下熱點,就數字經濟領域前沿趨勢、發展導向交流探討,積極建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毛軍發表示,新基建是新經濟、“雙循環”的核心內容和抓手,其中以集成電路為根、人工智能為本。

        “為什么說集成電路是新基建的根?從5G、6G到超算、物聯網、生物醫藥、航天、安防等領域都需要各種各樣的芯片。”毛軍發說,但同時我國信息技術發展面臨著高端芯片等核心產品技術受制于人、信息領域的基礎理論正處于拐點期等挑戰。

        他稱,目前集成電路有兩大主流發展方向:一是延續摩爾定律,向它所面臨的物理極限、技術和成本等難題發起挑戰;二是繞開摩爾定律,將異制異構集成技術作為集成電路的主要發展方向。

        據介紹,當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以及北京等沿海和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國家已經開啟芯片國產替代之路,從設計制造到封測,整個產業鏈日趨完善。

        “在電子設計自動化、材料、裝備器件等均不占優的情況下,采用異制異構集成或其他方法,對光刻機設備的要求會顯著降低,成本也會下降,性能卻可以提升,這使中國集成電路有望變道趕上世界集成電路的平均發展水平。”毛軍發說。

        在發展人工智能方面,毛軍發認為,中國發展人工智能有三大優勢:擁有豐富的數據量,特別是醫療數據、大城市數據;超過30%的算法論文來源于中國;超算水平較高、應用場景豐富。

        在迎接機遇的同時,也應看到相應的挑戰。毛軍發稱,當前發展人工智能的受限因素在于數據瓶頸、能耗瓶頸、可解釋性瓶頸、魯棒性瓶頸。在人工智能發展進程中,數據以及基于數據所建立的學習模型,成為決定發展速度的關鍵要素。

        毛軍發表示,集成電路與人工智能是世界各主要國家必爭的戰略高地,是高科技之戰的決戰主戰場。他建議,應抓住機遇,明確集成電路與人工智能各自發展的側重點,做好頂層設計。

        (記者 江 耘)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