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擁有中國石化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套高純氫氣生產示范裝置近日在高橋石化成功投產。該裝置以低成本的煉油裝置副產氫氣為原料,生產燃料電池車用高品質氫氣,國內首次將煉廠副產氫氣提純至99.999%,遠高于99.97%的燃料電池車用氫氣國家標準。
裝置技術人員正在現場調試示范裝置(圖/陳鳴啟 攝)
氫氣成本是燃料電池車商業化的瓶頸之一。目前,國內主要有水電解制氫、化石能源制氫及工業副產氫氣三種制氫方式。其中,副產氫氣作為煉油、化工等行業產品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副產物,具有成本低、資源豐富等優勢,以副產氫氣為原料生產燃料電池車用氫氣可有效降低燃料電池車用氫成本;但副產氫氣純度較低、成分復雜,如何使其滿足嚴格的燃料電池車用氫氣標準是一項行業難題。
為進一步降低成本,促進氫能產業發展,中國石化組織所屬大連(撫順)石化研究院、廣州(洛陽)工程公司、高橋石化組成聯合攻關團隊,以低成本的煉油系統副產氫氣為原料,開發出整套氫燃料電池車用高品質氫氣生產技術并成功實現工業示范,將純度約90%的煉油裝置副產氫氣一次提純到99.999%。
首套示范裝置在高橋石化成功應用,運行結果顯示出投資少、占地小、能耗低等優勢,為后期模塊化放大和規模化生產打下堅實基礎,將有力推動燃料電池車用氫氣成本下降,提高華東地區的氫氣生產和供應能力。
裝置技術人員正在用專業采樣器采取高純氫樣品(圖/徐崢輝 攝)
高橋石化位于上海浦東新區,是長三角區域油品質量升級主力軍,擁有1250萬噸/年的煉油能力,其裝置每小時可產生副產氫氣約7萬立方米,具備充足的氫源。
據了解,中國石化近年來加快布局氫能產業,已經在加氫站、制氫技術、氫燃料電池、儲氫材料等多個領域開展了工作。中國石化2019年氫氣產量超過300萬噸,占全國氫氣產量的14%左右;在廣東、浙江、上海等地已建成并投用若干油氫合建示范站。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戰略合作伙伴,中國石化還與北京冬奧組委在氫能供應方面開展合作。(米凱)
【延伸閱讀】
中國石化氫能發展大事件
2019年7月1日,廣東石油佛山樟坑油氫合建站建成,這是全國首座集油、氫、電能源供給及連鎖便利服務于一體的新型網點,日加氫能力達到500千克。
2019年10月15日,浙江省內首座油氫綜合供能服務站——浙江嘉興石油嘉善善通加油加氫站正式投入運營,這是浙江省內第一座集加油、加氫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能源供應站。
2019年11月6日,中國石化與法液空簽署氫能合作備忘錄,翻開了中歐清潔能源合作嶄新的一頁,同時也向推動中國及全球氫能發展、促進能源低碳轉型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2019年11月18日,上海首批兩個油氫合建站項目竣工并投入試運行,這是上海首批商業化提供加油加氫服務的綜合功能站。
2020年3月26日,燕山石化北京冬奧會氫氣新能源保供項目新建2000立方米/小時氫氣提純裝置一次開車成功。
2020年5月28日,中國石化宣布,將聯手當地在廣州新建20座以上集加氫、加油、充電、非油、光伏發電等“五位一體”綜合能源銷售站,預計系列項目營收將超100億元。
2020年7月16日,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汽車用燃料氫氣質量檢測項目”獲得國家認監委資質認定(CMA)。標志著該研究院可檢測燃料電池車用氫氣質量,并向社會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分析報告,中國石化成為首家獲得CMA資質的單位。
2020年7月24日,中國石化在京舉辦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圍繞氫能技術、經濟性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解構氫產業,謀劃氫未來”。
2020年9月8日,中國石化北京石油、北汽福田汽車有限公司、輕程(上海)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將構建以北京為中心、逐步輻射至京津冀的氫能源應用場景,共同推動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悠蜜藍莓精釀”全國列車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