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路云一體的技術路線為單車智能提供車外賦能,從而為自動駕駛帶來體系化保障。”
10月15日,蘑菇車聯副總裁、智慧交通部總經理馬文琳在“5G+車聯網生態發展高峰論壇”演講時表示:“蘑菇車聯堅持車路云一體的自動駕駛技術路線,將車路協同、車車協同、單車智能充分融合,推動自動駕駛落地。”
(蘑菇車聯副總裁、智慧交通部總經理馬文琳)
近年來,圍繞自動駕駛的國際形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在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于2014年首次提出的L0-L5自動駕駛汽車分級標準中,所有分類標準均聚焦單車智能化。而到了2019年,歐洲道路交通咨詢委員會提出ISAD規范,開始對支撐自動駕駛的基礎設施分級,道路進入到自動駕駛標準體系中。國內方面,中國公路學會自動駕駛工作委員會發布的《智能網聯道路系統分級定義與解讀報告》(征求意見稿)更是明確將交通基礎設施系統分為I0-I5級。
國內外標準、政策重大變化的背后折射出單車智能自動駕駛的長尾問題亟需突破,特別是在中國相對于國外路況更加復雜的情況下,這已是自動駕駛難以規模落地的最大障礙。在今年9月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公開演講指出,單車智能存在路測里程龐大、至少驗證幾百萬極端工況、成本過高難量產、以及實際行駛安全等問題,自動駕駛需要新的技術路線,并提出車路云融合感知與決策的使能賦能一體化新思路。論壇現場,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處長趙策也強調基于國情確定的“聰明車+智慧路”的技術方案被廣泛認同,產業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車路云一體的技術路線為單車智能提供車外賦能,從而為自動駕駛帶來體系化保障?!?/p>
蘑菇車聯引領新趨勢,在國內落地了第一個車路云一體化的自動駕駛,將車外的交通環境智能化,支撐并參與到自動駕駛中,同時全局協同人、車、路、網、云,進而增強自動駕駛的魯棒性,并極大地簡化了車端智能系統的設計與成本。車路云一體化方案為自動駕駛帶來了體系保障,與使能賦能一體化的新思路不謀而合。
現場,蘑菇車聯分享了車路云一體自動駕駛在暴雨、夜間極端場景下的落地實踐效果。在單車視線近于全盲的情況下,蘑菇車聯自動駕駛車輛仍然安全順暢的完成了無保護左轉、嚴重積水通行、逆向繞行避障、復雜場景會車等高難度自動駕駛;夜晚場景下,則完成了車流擇機變道、大貨車無標線會車、無照明下混合路段的窄道通行、甚至是對預測意圖要求極高的左轉交替通行。
隨著5G新基建的加速部署和智慧交通車路協同相關政策的全方位推動,中國自動駕駛進入高速發展的窗口期。在這個關鍵時期,車路云一體化自動駕駛的實際落地具有行業示范性,對推動自動駕駛規模化商業化有重要意義。(谷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