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
消化不良是胃動力不行,吃點促胃動力藥就好了。
辟謠
民以食為天。消化不良是一組常見的臨床癥狀群,主要發生于上腹部,可表現為持續或反復發作的早飽、飽脹、上腹部不適、惡心、隱痛、上腹部灼熱感、納差、隱痛、噯氣等癥狀。因其臨床特別常見,且很多患者自行口服“嗎丁啉”之類的促胃動力藥來治療。
那是不是有消化不良的癥狀,只要吃促胃動力藥就好了呢?當然不是。
消化不良臨床上分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器質性消化不良(OD)。因此治療過程中需明確患者消化不良是否合并器質性病變,完善內鏡檢查,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不能單純口服促胃動力藥物,以免延誤病情。
很多消化系統疾病可以導致OD,如消化道腫瘤、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肝臟疾病、膽石癥等,甚至很多消化系統以外的系統疾病也可以表現出消化不良的臨床癥狀,如慢性腎功能不全或尿路感染的患者常出現惡心、嘔吐、納差,顱腦系統腫瘤患者因顱壓高出現嘔吐,糖尿病患者胃輕癱可出現納差,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可出現腹痛,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也可出現納差、早飽、噯氣等消化不良癥狀,還有很多疾病如硬皮病等都可能出現消化不良癥狀。
FD是功能性胃腸病中的一種,需排除任何器質性、系統性和代謝性疾病。FD分為餐后不適綜合征和上腹痛綜合征,特點為慢性、持續性、易反復發作,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加重社會、家庭經濟和醫療負擔。
消化不良是一個多因素參與發病的疾病,胃排空延遲、容受性舒張功能下降、內臟高敏感性、胃酸、幽門螺桿菌(HP)感染、精神心理因素、飲食、生活習慣、遺傳、年齡等都可能引發消化不良。臨床上治療消化不良常選用抑酸藥(如PPI、H2受體拮抗劑等)、抗酸劑(如鋁碳酸鎂、磷酸鋁凝膠、氫氧化鋁等)、促動力藥、消化酶和中藥等。若合并HP感染,需要抗HP治療。
飲食生活方式、精神心理調整和穴位針灸或針刺治療等非常規藥物治療方案對于部分患者也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某些食物或食物添加劑能夠導致或加重FD患者的癥狀,如高脂、刺激、辛辣飲食,碳酸飲料,茶,糧等。不吃早餐、多餐、食用甜食和產氣食物等也會導致消化不良,需要患者調整進餐方式及進餐規律。
只有當患者出現胃腸道動力障礙、排空延遲,且無消化道梗阻、出血、穿孔時,需應用促胃腸動力藥物。國內常用的促動力藥物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
總之,服用促胃腸動力藥物只是治療消化不良方案中的一種,需要根據患者的病因、表現,個體化用藥。
辟謠專家:劉麗,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復核專家:楊秀嶺,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藥學部副主任、主任藥師
出品人:科普中國-科學辟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辟謠丨三七粉可以取代降脂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