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
醫生不開青霉素是因為價格便宜。
辟謠
青霉素是1928年由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的,它是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據今已有90多年的歷史。青霉素屬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其藥理作用是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在細菌生長繁殖期起殺菌作用,屬于繁殖期殺菌劑。由于青霉素作用靶位是細菌細胞壁,而人類只有細胞膜無細胞壁,故對人類的毒性較小。用于老年人、新生兒和孕婦時安全性比較高。青霉素高效低毒,臨床應用廣泛。
但是青霉素不穩定,可以分解為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前者可聚合成青霉噻唑酸聚合物,與多肽或蛋白質結合成青霉噻唑酸蛋白,為一種速發的過敏源,是產生過敏反應最主要的原因;后者還可與體內半胱氨酸形成遲發性致敏原——青霉烯酸蛋白,與血清病樣反應有關。
青霉素類抗生素常見的過敏反應在各種藥物中居首位,發生率最高可達5%~10%,包括皮疹、藥物熱、血管神經性水腫、血清病型反應、過敏性休克等,統稱為青霉素類過敏反應,其中以過敏性休克最為嚴重。
過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數分鐘內發生,癥狀為呼吸困難、紫紺、血壓下降、昏迷、肢體強直,最后驚厥,可在短時間內死亡。各種給藥途徑或應用各種制劑都能引起過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藥的發生率最高。過敏反應的發生與藥物劑量的大小無關。對青霉素類高度過敏者,應用極微量也能引起休克。無論采用何種給藥途徑,用青霉素前必須詳細詢問患者有無青霉素類過敏史、其他藥物過敏史及過敏疾病史,并須先做青霉素皮膚試驗。青霉素的過敏反應是目前限制其在臨床廣泛使用的主要原因。
此外,青霉素屬于時間依賴性抗生素,半衰期不到1小時,并且沒有抗菌后效應,常規劑量下,24小時給藥3次時,其血藥濃度>MIC的時間不到50%,因此,每日應用藥4~6次。青霉素這種一日多次的給藥方式,患者依從性不好,限制了其在臨床使用。
患者使用的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應參考病原菌種類及病原菌對抗菌藥物敏感試驗的結果,而不是根據經驗而定,或是按照藥品價格來選擇。抗菌藥物的價格也很便宜,比如注射用頭孢曲松規格為1g價格僅為1.8元,慶大霉素注射液8萬單位一支0.6元,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 0.2g價格為1.1元,甲硝唑注射液250ml價格為2.76元。其中,注射用青霉素G鈉80萬單位每支為0.42元,所以醫生不選用青霉素并不是因為價格原因。
如果在使用青霉素過程中發生過敏性休克,必須立即停藥,平臥,就地搶救,并且立即注射腎上腺素,進行吸氧、升壓藥、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抗休克治療。
辟謠專家:李楠,邯鄲市人民醫院藥劑科主任藥師
復核專家:劉國強,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藥劑科主任藥師
出品人:科普中國-科學辟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