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目前,我國已經與16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簽訂了114個政府間的科技合作協定,參與了涉及科技的200多個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
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國際大洋發現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中,我國積極承擔項目任務,深度參與運行管理。
與此同時,聚焦事關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加快啟動由中國牽頭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支持各國科學家共同開展研究,實現了從最初的少量參與到重要參與再到主動發起的角色轉變。
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我國已累計支持8300多名各國青年科學家來華工作,培訓學員18萬人次,啟動建設33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與8個國家建立了官方的科技園區合作關系,建設5個國家級的技術轉移平臺,在聯合國南南合作框架下,建立了技術轉移南南合作中心,基本形成“一帶一路”技術轉移網絡。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科技工作者活躍在國際科技舞臺,為解決全球重大問題挑戰貢獻了中國智慧。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中國認真履行國際義務,積極推動科學數據和信息共享,搭建面向全球的開放科學共享服務平臺,為175個國家和地區用戶提供服務,累計數據下載量超過1.6億次,向國際社會分享了中國的抗疫經驗,加強了疫苗、藥物、檢測等方面的國際聯合研發合作。(記者佘惠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