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23時1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
新華社西昌10月27日電 題:時隔14天再獲成功——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發射側記
王玉磊、黃國暢
26日23時19分,伴隨著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時隔14天再次圓滿完成新的發射任務。
此次發射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4發任務并行的狀態下組織開展的。
10月26日23時1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
“5、4、3、2、1,點火!”隨著口令發出,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托舉著衛星飛向天穹。
發出倒計時口令的,是01指揮員白春波。
這是他今年第3次擔任01指揮員。年初以來,面對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航天發射攻堅戰,中心全體科技人員向疫戰、向天行。3月24日,由白春波擔任01指揮員的遙感三十號06組衛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為抗疫斗爭加油鼓勁。
高密度任務狀態下,白春波和同事們格外忙碌,中秋國慶期間在崗位6天。發射臨近,他早早地鉚在測試發射指揮大廳,時刻監測著各系統第一時間傳送的各項數據,下達一條條指令。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勵著航天人奮勇前進。今天的我們鋼硬氣多,要讓更多的‘大國重器’從發射場騰飛,用任務成功向抗美援朝的先輩們致敬。”看著任務成功的“大紅屏”,白春波堅定地說。
同在任務一線的塔勤分隊平臺操作手孫輝,望著消失在夜空中的火箭“背影”,眼眶再一次濕潤。今年是他在塔勤分隊工作的第10個年頭,先后執行了94次任務。每次發射,孫輝和他的同事們總是最早上塔,最晚撤離。對于他們來說,每一發火箭和每一顆衛星,都像是自己的孩子,精心呵護。
“每天都要檢查一遍甚至幾遍,不然心里不踏實。”孫輝說,為了保障火箭上塔順利、測試順利、升空順利,他們創造了“望、聞、問、切”4步檢查法,練就了“雞蛋里挑骨頭”的過硬本領。
連日來,西昌出現連續降溫天氣。“本次任務時期,發射場處于過渡季節,受靜止鋒和南支云系、冷空氣頻繁影響,長期處于連續陰雨天氣,高空風逐漸增大。”中心技術部氣象水文室工程師張瀅說。
針對這樣的氣候背景,張瀅所在的中心氣象團隊對窗口降水、逐時氣溫和高空風等預報要素進行專題分析,確保氣象保障圓滿。
任務成功的背后還有設施設備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的不斷提升:發射塔架采用新型涂料,防護性能更佳,抗腐蝕能力更強,三號塔架煥然一新;3號工位常規動力系統供氣管路更新完成,首次參加實戰發射……在任務間隙期,西昌航天人緊張實施完成了一個個改造項目成果。
“西昌發射場涉及塔架和庫房的升級改造項目,在這次任務后得到了全面檢驗。”中心計劃處副處長周劍介紹說。
據悉,此次任務后到明年1月底,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計劃執行8次發射任務,其中西昌6次、文昌2次,平均每半月發射一次,最短發射間隔僅為5天,兩場多星多箭并行測試發射將成為工作常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