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導彈是怎么玩“自殺”的?

        光明網 2020-10-30 10:15:52

        網友提問: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導彈是怎么玩“自殺”的?

        專家回答:

        近日,印度為盡快實現本國武器快速準確打擊他國的能力,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奧里薩邦試驗基地向孟加拉灣的一個浮動標靶試射了1枚"無畏"式巡航導彈。不幸的是導彈在發射8分鐘后遙測信號發現控制系統出現故障,被迫啟動自毀裝置終止試驗,但是命令下達后地面指揮部并沒有接收到導彈執行情況代碼,不清楚是墜毀了還是自毀,消失的無影無蹤。

        為找回導彈殘骸,印度軍方已派出多個地面部隊與海軍艦艇人員,沿著導彈發射路徑呈扇形進行徹夜搜索,目前依然沒有任何線索。按照印度軍方的評估,導彈飛行8分鐘的時間,應該墜毀在距離發射點110千米的孟加拉灣海域,這片海域屬于公海,他國的潛艇與軍艦都能夠進入這片海域,如果依然無法找到殘骸,很可能殘骸已經被他國軍艦或者漁船撈走,屆時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將被迫對無畏式巡航導彈進行修改,多年研究的重大項目毀于一旦。

        飛行中的“無畏”巡航導彈(圖片來自網絡)

        由此可見,為避免飛行失敗的導彈落入“敵手”,必須為導彈裝配一套可靠的“自毀”裝置,最終做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導彈是很精密的武器,命中精度很高。然而,一旦出現故障或飛行狀況出現意外,導彈就無法準確地飛向目標了。這時候,導彈就要進行自我毀滅,否則的話就會傷及無辜,或“落入敵手”。導彈的自毀方式各不相同,對于一般的導彈,通過引爆實現自毀;對于裝有核彈頭的導彈,為防止核爆炸,則采用空中化學爆炸。當然,如果地面想取消打擊任務,也可以發出自毀指令引爆導彈。

        自毀裝置一般可分為自主式安全自毀系統和無線遙控式安全爆毀系統,兩者是相互補充的。自主式安全自毀系統是彈上自身攜帶的系統,能自行敏感、自行判別并自動實施安全自毀;無線遙控式安全爆毀系統是由安全指揮員通過安控站的遙控發射機發出指令,由裝在彈上的安全指令接收機接收實施爆毀。對前者來講,自毀裝置一般由測量判斷、控制及執行三部分組成。測量判斷部分會對導彈故障進行檢測;控制部分接收故障信號,并發出自毀指令;執行部分實施導彈自毀。對后者來講,如果地面發現導彈飛行狀態不正常或接到打擊任務取消的命令時,就可以發出自毀指令引爆導彈。

        專家介紹:岳江鋒,原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軍事刊物主編,畢業于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曾在軍中服役20余年,現為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項目總師,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在多家網絡媒體發表文章百余篇,并創建了“謝武軍事”公眾號。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作者:岳江峰

        策劃:宋雅娟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關鍵詞: 飛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