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中國信息協會指導和支持,中國信息界發展研究院與江蘇豐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信息界縣域數字經濟研究院、豐縣公共數據中心、豐縣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指揮中心聯合承辦的“第二屆中國縣域數字發展高峰論壇暨2020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論壇”在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成功召開。
來自國家信息化建設,尤其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社會治理等相關領域權威領導專家、優秀試點城市縣域負責人;相關行業協會及優秀行業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論壇,共同探討了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如何有效利用數字化手段,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為我國縣域數字化發展注入新思想。
本屆論壇還得到了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智慧治理研究中心、中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聯盟、中國智慧城市產業與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民革中央企業家聯誼會、豐縣大數據產業發展聯合會、徐州通創智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中國信息界》雜志社社長、中國信息界發展研究院院長尚進主持了論壇。論壇以“以數賦能,數字化助推治理現代化”為主題,展開了多層面、多維度的深入交流、探討與分享。
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 朱玉
朱玉在致辭時表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縣域經濟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融合發展、產業發展之路。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了驅動變革的最活躍的因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成為支撐整個社會經濟運轉的重要方式。疫情發生后,各地政府各類政務服務應用,在疫情防控、便民服務、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說明數字城市建設是順應信息化浪潮,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必然選擇。建議縣域治理能力也應與城市接軌,更好發揮信息化作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江蘇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常如平
常如平在歡迎致辭表示,近年來,江蘇省深入貫徹落實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部署,提出高水平建設智慧江蘇,高標準打造智慧城市,形成了信息化支撐社會治理體系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新業態。接下來,縣域要積極探索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經驗,讓縣域更加聰明更加智慧。
中共豐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鄭春偉
鄭春偉作為東道主致辭時介紹了豐縣的探索經驗,他表示,近年來,豐縣搶抓新一輪科技創新革命信息產業發展機遇,把“數字豐縣”建設作為實現后發崛起的重要突破口,探索形成了具有豐縣特色的縣域數字化發展路徑,相繼榮獲“中國智慧城市創新應用金獎”“中國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等稱號。今年以來,豐縣圍繞徐州市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戰略部署,全力打造后發崛起的豐縣樣板、綠色美麗的城市名片、民生幸福的溫暖家園、社會治理的“智治”典范,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新發展理念在豐縣結出了豐碩果實。
國家科技部原副部長吳忠澤
吳忠澤表示,在數字經濟強勢崛起的時代大背景之下,作為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的“新基建”正在加速推進,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建設“新基建”需要高強度的科技研發創新能力,所以,“新基建”帶來的發展機遇,不僅是基建本身,而且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產業升級與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需求的疊加。建議,在“新基建”的背景下,針對科技創新推進縣域地區數字化轉型,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抓住新機遇,應用新技術,依托“新基建”,加快縣域數字化發展,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
趙春江表示,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現時經濟環境下, 要充分利用數字經濟優勢, 推動鄉村社會跨越式發展。而發展智慧農業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智慧農業發展應鏈條化實施,不同環節協同,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要素,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等與農業深度跨界融合,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個性化服務的全新農業生產方式。另外,要選擇優勢產業關鍵環節,讓數字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解決農業實際問題,發揮真正作用,不能只展示演示。
國家公務員局原副局長楊春光
楊春光表示,建設數字政府已然成為“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重要途徑和關鍵抉擇。近年來,我國一些省市縣區陸續開展了“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與數字政府探索,初見成效。未來,如何實現縣域政府服務和社會治理的數字化轉型就是工作的重點。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資深參事任玉嶺
任玉嶺表示,近些年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可喜成績,數字化轉型也在積極推進中,當前,數字賦能應急管理、數字賦能普惠金融、數字賦能政府治理、數字賦能城市管理、數字賦能農產品營銷等,都使人民對數字經濟的發展的認識有了新的提升。接來要還要繼續深入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相融合,數字經濟與社會治理相融合方面,促進網絡強國、數字強國的目標的實現。
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原巡視員 劉玉蘭
劉玉蘭,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經濟發展非常重要。而縣域經濟的重大使命是鄉村振興。當前城鄉要素配置的結構性失衡是我國鄉村振興和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挑戰,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需要政府更好發揮作用,加大“搭臺、組網”的力度,健全政策平臺和社會化服務網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加快優質要素向農村集聚;一方面需要更好發揮市場的決定作用,建立健全城鄉統一、平等規范、雙向流通的要素市場,強化涉農要素市場的流動性,通過市場機制把人才、科技、資本等高端要素導入農業農村。
國家審計署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 周德銘
周德銘提出加快縣域數字政府建設 。他表示,數字政府,從國家規劃“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總體架構看,設置了城市、省級、國家三級政務服務平臺,三級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和共享交換,配置了政務服務平臺、政務共享平臺、部門服務系統、政務數據中心,以及市場服務平臺、政務監管平臺等,形成全國一體化的公共服務體系。縣域數字政府建設當前要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公共服務建設。縣域的公共服務應用可以直接訪問城市政務服務平臺,涉及跨城市、跨省際的服務事項時,可以通過城市平臺請求省級平臺、國家平臺進行服務辦理,實現全國一體化的政務服務。
中共豐縣縣委副書記鹿飛
鹿飛表示,長期以來,基層治理普遍面臨三大痛點:一是部門系統平臺互不兼容,管理數據難以整合共享;二是基層矛盾糾紛、安全隱患等問題難以得到及時發現;三是一些群眾關注度高、經常反映的針頭線腦類小事、瑣事,因部門多頭管理或職責不清而得不到及時處置,黨群干群關系受到影響。為破解這些難點痛點,豐縣積極探索創新,形成了“1+3”的工作實踐路徑,即“綜合指揮體系+信息歸集平臺、速應處置機制、便民應用矩陣”,形成了“民有所需、我必速應”的縣域社會治理“豐縣品牌”。然而,社會治理現代化是一項需要持續探索和實踐的系統工程,豐縣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對照中央和省市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仍然任重道遠。下一步,豐縣將數字豐縣城市建設引向深入,為國家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豐縣經驗”。
交流與對話
左起:石義濤 丁文鋒 邊旭光 張守美 方軍 張濤 薛方
本次論壇的交流與對話環節由中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聯盟秘書長石義濤主持。
2020縣域數字化轉型優秀成果表彰儀式
在論壇上,主辦方還公布了“縣域數字化轉型優秀成果”,并對12家優秀成果入選單位進行了表彰。
此外,為進一步推動全國各個縣區數字經濟及社會治理現代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本屆論壇上中國信息界縣域數字經濟研究院與中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聯盟、民革中央企業家聯誼會、中國智慧城市產業與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上海夢創雙楊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普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在信息化及數字經濟領域發展貢獻突出的機構和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信息界雜志社社長 尚進
尚進表示,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能夠幫助到更多處于發展瓶頸期的縣域地區加速走上數字經濟的快車道,促進我國縣域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強政府、機構、企業和社會等多方的緊密合作,共同推動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升級,為加快創建創新型國家、為建設智慧社會、數字中國做出更大的貢獻。(一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