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5G醫療健康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博士后學術交流大會在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召開,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正式成立。
據介紹,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的平臺的定位相當于醫學的“數據中臺”。以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為支撐單位,將此平臺打造成新基建的“數據中臺”樣板,讓5G技術更容易在臨床醫學的診斷分析、產品開發、服務培訓等場景中落地;同時,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也以聚集了600多家優秀企業的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為依托,精準引進工業化項目合作,或優秀的項目孵化做強咨詢,在不同工業化場景中發揮功能以做精資本;并且,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以寶楓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為運營主體,利用后臺運營的成熟算法以及統計學框架,應用于前端不同的“醫療場景”。
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秉持著服務至上的原則,在生物學與醫學領域中深耕數據服務業務,目前已經服務了國內從南到北的40多家三甲醫院,如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清華第一附屬醫院、上海華山醫院、上海瑞金醫院、上海中山心醫院等。數據業務涵蓋種類繁多,包括但不限于靶點藥物的開發、藥效學的研究、新型標記物的分析、五大處方的優化、智能診斷與輔助診斷、未病預防與流行病學防控等。
同時,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能夠進行生物與醫學項目的開發與落地,結合自主開發的線上“臨床數據與遺傳代謝數據聯合分析”平臺,重點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來實現以醫生的想法為內核的算法研究、程序開發,并實現項目的快速落地。同時背靠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通過產業內的投資機構進行未來的商業推廣,有效地實現多維度的合作與推廣。
生物醫學大數據發展到今天,依然面臨著合法性管控、標準型模糊、認同性不足、轉化率過低、倫理問題頻繁等一系列問題,所以醫學大數據的落地方式不在數據收集,而在于挖掘數據價值的生產工具。解決這一系列挑戰的核心手段就是人才培養,因為當前國內的專一培養體系很難培養出合適的多學科交叉人才,具有生物學、醫學、統計學與計算機學教育背景的人才極為難得。兼顧全面、綜合型人才的稀缺問題,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斷開展一系列培訓,培養多方位復合型人才,助力大數據時代下生命科學產業的長足發展。
中關村生物與醫學大數據中心通過規模化的團隊培養和品牌建設,前沿醫學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形成產學研的創新模式;同時,中心結合開發團隊的項目資源,管理團隊的基金資本與推廣,產業化基地的政府支持,共同推動中國醫學大數據千億產業的快速發展。(陳顯揚)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