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圍剿安全“灰犀牛”

        中國網 2020-12-05 00:56:32

        動力電池安全正在成為全球電動化進程中最大的“灰犀牛”。

        近期,包括通用、現代、福特、寶馬等多家知名跨國車企的主力電動車型都因動力電池安全問題接連出現召回,這些電池問題主要包括充電安全隱患、高壓電池單元制造缺陷、電芯生產混入雜質、電池組生產過程中混入雜質等。這不僅讓多家車企背后的韓系電池企業陷入輿論漩渦,同時也在世界范圍內將電動汽車安全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在國內,電動汽車安全問題同樣此起彼伏,多家自主品牌車企和新勢力車企的安全事故在2020年接連發生,背后的元兇同樣指向動力電池,受此影響,一家國內電池企業甚至直接停擺。

        全行業需要警惕的是,全球電動汽車在完成從0到1之后,正在進入大規模市場化快車道,在這個時間節點,安全問題有可能成為電動化進程中的 “不定時炸彈”。

        安全技術是動力電池的第一核心技術,也是電池技術革命性突破的第一重點,是電動汽車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能否真正解決安全風險,將會成為國內外車企在接下來的供應商選擇中最為關鍵的權重因素。

        圍繞安全技術的突破,全球的動力電池企業都在與時間賽跑,而在這場賽跑中,中國企業的腳步明顯更快一步。

        作為國內新勢力動力電池企業,蜂巢能源在其12月2日舉行的電池日上,給出了一套完整的動力電池熱失控系統性解決方案——冷蜂,同時還通過工藝及制造環節的一系列創新應用,來護航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安全。

        冷蜂是目前全球第一個專門針對電動汽車電池熱失控問題而給出的系統性解決方案,通過材料、電芯、電池包、監控系統四大層級的原創技術,徹底解決電池系統的熱失控問題。

        在冷蜂系統性解決方案中,最為亮眼的是“果凍電池”,基于基礎材料的創新,蜂巢能源在電池日上推出了“果凍電池”,該電池具有“不起火、不冒煙、自愈合”的特點。

        在電池PACK環節,蜂巢能源推出“熱阻隔電池包”,通過泄壓、噴發物控制、降溫、報警、隔熱等多種方式,來實現PACK層級的安全防護。

        此外,基于和清華大學合作開發的電池內短路預警模型,蜂巢能源還推出了電池系統安全監控的 “蜂云平臺”, 電池安全預警的準確率達到90.9%,并可以實現對于內短路提前2個月的預警,充分保障電池系統安全。

        除了從產品設計層面給出了系統的解決方案,在工藝及制造環節,蜂巢能源也進行了一系列極具顛覆性的創新。

        事實上,復盤海外幾起召回事故,會暴露出電池生產制造工藝環節存在問題,尤其是在異物控制上。對此,蜂巢能源通過導入AI技術,對于電池生產進行大數據分析影響因子、AI智能能量預測、微短路分析、AI智能過程缺陷檢測等方式還提升制造環節的產品安全與品質。

        安全是電動汽車應該具備的自然屬性,是無法與其它性能進行平衡的指標。能否真正解決安全風險,將成為車企接下來選擇電池供應商的核心考量因素。業內分析指出,蜂巢能源從電池系統的設計和制造兩個層面來對于安全進行提升的思路,對于整個行業都具有借鑒意義。

        一是防范動力電池安全一定要系統著眼。要從不同層級和維度建立系統的解決方案,從材料選擇與控制、電芯級規格選型與設計、生產制造品質控制、模組及PACK級的安全防護、整車驗證、使用環節操作等多個層面出發來做更全面的設計與驗證。

        二是需要加大對于電池基礎材料與相關基礎科學的研究,要從根本性進行突破和顛覆性的創新。

        材料創新是電池技術發展的根本,包括吳鋒院士、歐陽明高院士等行業專家的一致共識是,中國動力電池的進一步發展一定要注重對于基礎材料的開發與研究。

        目前,寧德時代建立了21創新實驗室,計劃形成前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技術研究、產業轉化的全鏈條研究模式,解決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難題。而蜂巢能源位于無錫的118全球鋰電創新中心也已正式投入使用,該創新中心將重點探索面向未來十年的鋰電行業新技術。而隨著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基礎材料及科學領域的投入力度加大,也將帶動中國動力電池技術在全球范圍的競爭實力。

        三是動力電池的進一步發展要注重與AI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的深度融合。通過AIoT+電池的融合發展,通過新的智能制造技術提升產品性能,通過大數據更好地監控產品安全。

        電池是有機的化學體系:溫度、功率、電壓、電流、電量、內阻等等每一個物理量都時時刻刻影響電芯的安全和健康程度。并且受到駕駛員的操作習慣以及駕駛環境的影響。通過實時收集電池包相關數據和駕駛行為以及環境之間的關系,再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對比,實現電池健康度的預測和安全管理將是一個可行方案。而在制造環節,智能化、大數據的導入也可能更好地賦能電池的生產制造,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更大程度提升動力電池的品質及安全性能。

        四是動力電池的創新需要產業各個領域的進一步整合和跨界創新。動力電池涉及到材料、裝備、工藝多個環節,只有基于不同環節的整合創新和融合,打破現有的產業壁壘,建立新的產業生態,才能更大程度上推動電池的顛覆性創新。

        特斯拉的無極耳電池就是產業整合、跨界創新的結果,而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同樣需要這樣的視野與行動。

        而從全球動力電池未來的競爭格局來看,中國動力電池的整體優勢正在逐步凸顯,如果真正能在安全領域實現顛覆性的突破,必將會助力以蜂巢能源為代表的企業在全球市場進一步拓展,未來,依靠技術創新、產業整合、生態重塑、智能制造等,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將在全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鳴)

        關鍵詞: 動力電池 熱失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