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家族中被忽視的“殺手”,你了解嗎?

        光明網 2021-01-04 16:29:21

        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為公共衛生威脅”的目標,我國在乙型肝炎的防控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丙型肝炎防治工作仍需努力。對于丙型肝炎,你了解多少呢?

        丙型肝炎知多少

        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為丙型肝炎,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

        HCV主要經血液傳播,途徑包括:

        (1)經輸血和血制品、單采血漿回輸血細胞傳播。

        (2)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

        抗-HCV陽性母親將HCV傳播給新生兒的危險性約2% ,合并HIV感染時,傳播的危險性增至20%。

        HCV屬于RNA病毒,其基因組內基因能編碼一長約3000個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前體。該前體經宿主細胞和病毒自身蛋白酶作用后,可裂解成獨立病毒蛋白,包括3種結構蛋白和4種非結構蛋白。HCV的基因易變異,目前已知的HCV可至少分為6個基因型及多個亞型。

        人造病毒有何用

        自從丙型肝炎病毒被發現以后,丙型肝炎治療藥物的篩選就成了刻不容緩的任務。而要想篩選丙肝治療藥物,就必須有丙肝病毒細胞培養模型。

        德國病毒學家巴騰許拉格(Ralf Bartenschlager)首先用萊斯(Charles M. Rice)教授所構建的,被證明可以感染黑猩猩的丙肝病毒的“共有基因序列”去感染肝臟細胞,但是卻失敗了。后來他在構建模型時去掉了丙肝病毒基因組中那些與RNA復制無直接關系的部分,構建出了精簡的人造病毒——復制子。這一次,試驗終于成功的感染了肝臟細胞。

        隨后,巴騰許拉格等人對復制子病毒RNA進行了一系列改進,終于得到了可以在培養細胞中高效復制的“丙肝病毒RNA”。該“丙肝病毒RNA”不會產生出完整的丙肝病毒顆粒,但可以在細胞中繁殖。該感染模型可用來研究丙肝病毒RNA復制的生物學機制并用來篩選抑制丙肝病毒復制的候選藥物,為丙肝泛基因型療法奠定了基礎。

        丙肝患者迎來新曙光

        目前丙肝泛基因療法中用到的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主要包括NS3/4A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NS5B聚合酶抑制劑和NS5A復制復合物蛋白抑制劑三大類。

        NS3/4A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通過與NS3/4A蛋白酶活性中心發生可逆共價或非共價結合,競爭性地抑制酶活性,在翻譯后水平上干擾HCV復制,從而迅速降低HCV的RNA水平。

        NS5B是RNA依賴性RNA聚合酶,參與HCV的RNA復制過程。根據其結合位點的不同,NS5B聚合酶抑制劑又可分為核苷類和非核苷類聚合酶抑制劑兩大類。

        NS5A復制復合物蛋白抑制劑通過抑制NS5A的高度磷酸化,或改變NS5A的亞細胞定位,從而干擾HCV病毒基因組的復制和子代病毒組裝過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因為HCV易變異,感染宿主后,經一定時期,HCV感染者體內的HCV變異株類型會發生變化,即NS3/4A、NS5A和NS5B的DAAs靶點可能出現替代突變,進而影響DAAs治療的敏感性。因此,在用DAA治療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丙肝病毒的變異。

        雖可治愈挑戰尚存

        丙肝是醫學史屈指可數能夠被治愈的慢性疾病之一。如今,丙肝患者幾乎都能被治愈。人類與丙型肝炎的斗爭似乎已經進入了尾聲,但實際上,同樣為肝炎病毒,甲肝和乙肝的預防疫苗早已被使用多年,而丙肝的預防疫苗依舊沒能被研發出來。相比于甲肝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更容易變異,使得丙肝疫苗開發更加困難。此外,在全球范圍內推廣丙肝的直接抗病毒治療依然任重道遠,只有進一步降低用藥成本,才能更好地惠及全球病患。

        作者:藥葫蘆娃醫藥生物技術科普組供稿

        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光明網科普事業部聯合發布

        關鍵詞: 藥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