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合成孔徑雷達,可以看作是把合成孔徑雷達,反過來:合成孔徑雷達,裝在一個運動的平臺上,探測固定目標;逆合成孔徑雷達,是用一部固定雷達,探測一個運動目標。兩者都是通過對雷達回波頻率的精細處理,把角度分辨率提高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合成孔徑雷達、逆合成孔徑雷達具備高分辨率的原理,在電子理論上有多種解釋方法,下面是其中一種。
普通雷達的角分辨率,可以看作是雷達波束的寬度。比如在下圖中,三個目標都在一個波束范圍內(距離相同,或差別不超過雷達的距離分辨率),雷達天線發射一個雷達波過去,三個目標反射的電波,基本上同時返回天線、接收機。因此在雷達眼里,那里有“一個目標”。但如果存在橫向移動,這三個雷達回波就會有細微差別。合成孔徑雷達、逆合成孔徑雷達,正是利用這一特性來工作的。
先說合成孔徑雷達。上圖中,左邊的雷達在向上移動,右邊三個目標不動。這時右邊返回的三個雷達回波,中間那個的頻率和發射波一樣。而上面的回波,因為目標和雷達間的距離在縮短,因此回波頻率會升高,也就是有多普勒頻移。這個變化當然很小,但如今的技術條件已經能檢測出來,只需要積累足夠數量的雷達回波。下面的回波,因為目標正遠離雷達,頻率降低。
區分出多普勒頻移是高是低還是零,而且高多少低多少,就能分辨出目標具體在哪個位置。上圖中能把多普勒頻移的變化區分出5檔,就能在原來一個波束寬度內,區分出11個目標,相當于角分辨率提高了10倍。當然,這個分析過程不是靠一個回波實現的,雷達需要一邊飛行一邊探測,連續接收多個甚至幾百個回波,然后通過一套復雜的三角函數關系,把這些回波信號綜合到一起,才能得出結果。
反過來的逆合成孔徑雷達,雷達是固定的,目標在飛行,比如這架飛機。頭尾各處雖然都在一個雷達波束范圍內,但它們相對于雷達的角度不同,反射的回波信號也有不同的多普勒頻移。于是在接收足夠多回波,完成頻率分析后,雷達可以看出這架飛機的長度、大致外形。這就是逆合成孔徑雷達。
當然,合成孔徑雷達為了獲得高分辨率,也得有些犧牲。比如機載雷達要盡量以穩定速度和固定方向飛行,否則頻率分析的難度會加大;要飛一定的時間,積累足夠數量、強度的回波信號。逆合成孔徑雷達,則要假設目標在一個探測周期內是勻速直線飛行。而且這種雷達的數據更新率不如其它雷達。因此現在逆合成孔徑雷達適合探測和識別衛星、轟炸機等機動少的飛行目標,不適合火控等任務。
熊偉:2001年開始擔任《兵器知識》雜志副主編至今,2003年獲得副編審技術職稱。至今已在《兵器知識》《我們愛科學》等期刊上發表科普文章200多篇;參與央視七套《軍事科技》欄目的策劃,撰寫了《未來戰場》《槍械大師》系列片的腳本文案,央視國防軍事頻道的《現代都市作戰的步兵裝備》等腳本文案;主編過中國科普文選(第二輯)《利甲狂飆》一書,參與編著了《繪軍事》系列漫畫軍事圖書,組織和執行了“中國古代發明創造國家名錄”項目軍事技術組的工作。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熊偉
策劃:金赫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