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日本即將采購的“增程版ASM-3”只是權宜之計?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2021-01-22 17:31:47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蘭順正

        策劃:宋雅娟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近日,日本防衛省宣布將新型ASM-3A超聲速反艦導彈采購納入2021財年國防預算,并稱其是“新關鍵裝備選擇的結果”。

        島國的空中“超音速魚叉”

        日本在冷戰時期就很重視空艦導彈的發展,希望能夠做到“御敵于國門之外”,而隨著其裝備的80式、93式空艦導彈性能逐步更不上時代,日本2010財年開始全面發展名為XASM-3的導彈,以供空中自衛隊F-2戰斗機使用。2017年日本用海上自衛隊退役艦船對ASM-3進行了實彈測試,在2018年完成了研發工作。

        F-2戰斗機掛載ASM-3

        根據日本自衛隊公布的信息,ASM-3的外形采用流線形圓柱形彈體,兩側有保形的燃油箱,兩個楔形的進氣道分別位于彈體的側下部,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尾部有4個呈X形布置的小型操舵翼,導彈從前到后分別是制導段、燃料箱和沖壓發動機三部分。ASM-3導彈全長6米,直徑350毫米,舵面展長950毫米,重量940公斤,攜帶有一枚200公斤左右的半穿甲高爆戰斗部。

        ASM-3也是日本第一型采用整體式沖壓發動機的戰術導彈,所謂整體式沖壓發動機就是把助推火箭和沖壓發動融為一體,兩者共用一個燃料室,助推火箭的藥柱用燃料后,其空出來的空間就是沖壓發動機的燃料室,這種沖壓發動機體積小、重量輕、超音速,尤其適合“體量”受限的機載導彈。綜合日本媒體的分析,該導彈可以超過3馬赫的速度巡航,射程在150公里-200公里之間。在制導方式上,該導彈采用慣導+GPS+末端主被動雷達制導,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和命中精度。末端主被動雷達制導將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因此在性能上能更好的發揮其各自的優點,達到兩種制導模式性能上的互補,從而使導引頭能更好的工作。

        從日本防衛省技術本部公開的ASM-3使用構想圖來看;ASM-3有兩種彈道,一種是載機從處于目標艦載防空系統火力范圍之外的高空發射,導彈高空巡航,然后末段降低高度,掠海攻擊目標;另外一種就是載機低空突入對方防空系統的火力范圍之內發射,導彈低空巡航,末段掠海攻擊。

        權宜的“增程版ASM-3”

        根據日方原來的計劃,會從2019財年開始采購ASM-3,但是后來日本認為由于鄰國海軍水面艦艇防空系統性能的日益提升,ASM-3將會面臨“尷尬”的局面,所以日本決定推遲ASM-3采購并研發ASM-3A(基于ASM-3且射程更遠)。此前ASM-3A的資料顯示,與最初外界猜測的增加彈體長度、以容納更多燃料不同,出于保持飛機掛載能力、節省研發開支、縮短研發周期的目的,ASM-3A并不打算改變導彈總體尺寸,而將使用金屬增材制造、一體成型等方式,對彈藥本身進行減重處理。據悉日本防衛省2020年授予三菱重工價值89億日元(8500萬美元)的ASM-3A研發合同,周期為2020財年至2025 財年。

        鄰國海軍防空能力的發展讓ASM-3面臨“尷尬”

        考慮到ASM-3A的研發工作2020年才開始,所以此次日方宣布采購的ASM-3A應該是初代版本,性能提升不會太大,可能只是權宜方案。另外還有分析認為,最終的ASM-3A除了對彈體進行減重處理外,還會為其更換改進設計的、燃料利用效率更高的沖壓發動機,以實現更遠的射程。

        軍事小詞典

        ASM-3A反艦導彈:該導彈是日本ASM-3超聲速反艦導彈的改進版,計劃在不改變原導彈總體尺寸的情況下,使用金屬增材制造、一體成型等方式,對彈藥本身進行減重處理,以增加射程應對鄰國海軍的先進防空系統。

        關鍵詞: 導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