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張蕃) 2021年2月4日,“科普中國-2020年度科普推選活動揭曉盛典”特別節目在CCTV10科教頻道播出,現場揭曉2020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和十大科學辟謠榜。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人民日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光明網記者現場采訪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草原科普輕騎兵隊伍”及新疆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的代表,分享了他們在少數民族聚居區開展科普工作的心得與經驗。
草原輕騎兵的 “科普訂單”
草原科普輕騎兵隊伍是由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科協組建的4支具備農牧林地域特點的科普隊伍,他們深入少數民族聚居區,將科普知識送到“田間地頭”和“農牧民的炕頭”。據草原科普輕騎兵的代表金妍介紹,呼倫貝爾下轄14個旗市區,地域遼闊賦予了草原科普輕騎兵開展工作的特殊性。因此,草原科普輕騎兵以科普大篷車為載體,劃為農區分隊、牧區分隊、林區分隊,城郊分隊,確保科普能夠根據需求,有針對性地傳播。
最為特色的是,草原科普輕騎兵發明了科普“私單制”,即當地群眾點單,選擇需要的科普知識,然后由當地科協派單給草原科輕騎兵,由輕騎兵接單進行科普服務。金妍表示:“比如牧區在接羔保育的時候,我們會請畜牧專家走進牧戶進行具體指導。通過私單制,我們草原科普輕騎兵隊伍也完善了管理機制。”
“挪動的科普人”既要能說會講,還要多語言翻譯
新疆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自2013年4月成立以來,堅持為全縣5鄉3鎮2個管委會12個社區50個行政村和10萬余群眾進行科普工作,將一大批科普展板、體驗器材等送進全縣10所中小學校園。尉犁縣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的代表阿依吐拉表示:“我們始終秉承全心全意為全縣廣大農牧民服務的宗旨,以提高廣大農牧民和青少年科學素質為目標,依托科普大篷車開展科普宣傳,通過提升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科學素質,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
尉犁縣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是名震新疆的“挪動的科普人”。他們立足于本地區實際,在科普工作中不斷增加和完善適合少數民族地區的科普活動形式及內容,為提升少數民族地區農牧民科學素質和邊疆少數民族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和探索。阿依吐拉汗介紹:“在科普工作中,我們的科普隊員是用哈薩克語、漢語、維吾爾語等多種語言進行宣講的,我們的科普資料、科普電影所推廣的科學知識都是用多種語言文字構成的,這就要求我們的科普宣傳員不僅要能說會講,還要成為多種語言的翻譯官。”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