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鐵箱里裝的,是通過3D打印最新研制的微型鬃毛機器人,它們比螞蟻還小,未來還能在人體內完成醫療任務。不過,鐵甲蟲大盜早就盯上了它們,你們一定要安全 護送它們到實驗室!”
在少兒科普節目《牛油果科學故事》的第 1006 集中,反派“鐵甲蟲大盜”被打得 落花流水,主角“微型鬃毛機器人”在眾人幫助下最終順利抵達目的地。“當孩子們為故事結局拍手稱快的同時,全球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也悄然進入他們視野中。”節目創辦人彭鳴皋說,通過童話故事,孩子們能了解到世界最新的技術發明和研究發現。
“95后”的彭鳴皋自小就喜愛科幻,“這是一個許多科幻故事成真的時代,很多幾 十年前認為匪夷所思的幻想,如今竟逐漸成了現實。”之所以要做一檔少兒科普節目, 彭鳴皋說,“我希望孩子們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身處的時代,知道世界在發生什么樣的 改變,以及他們長大之后可能會面對什么樣的環境。”
從2017年節目開播至今,《牛油果科學故事》的全網播放量已接近2億次,還不時登上各大平臺少兒科普類的熱門節目榜,一些家長將節目稱作“新時代的十萬個為什 么”。
第一次想到要回國投身少兒教育事業,彭鳴皋回憶是在2016年——那一年,人工智能系統“阿爾法狗”戰勝了韓國圍棋選手李世石。之后,人工智能、“AI”等概念在 各個行業越來越火。
“人工智能除了改造升級我們的世界,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挑戰。”在彭鳴皋看來,給孩子的教育就是挑戰之一。“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是為孩子進入社會做好準備,那么 當社會和所需人才特質發生改變時,教育也需要跟上時代。”
曾就讀于美國常青藤聯盟康奈爾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的彭鳴皋愈加意識到:今天的 社會不僅需要具有更高知識素養的孩子,更需要有杰出創造力、思辯能力和學習探究能 力的孩子。“比如當很多簡單的、重復性強的工作都被機器取代之后,留給人類的會是 更復雜、綜合性更強的任務。”彭鳴皋說。
于是,2016年,還在留學的彭鳴皋就創立了“牛油果教育”,著手為幫助更多孩子 進入新的智能時代打下堅實的基礎。《牛油果科學故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且還受 到了諸如著名科學家霍金家族的高度評價,之后他又接連創辦了“牛油果科學課程”和 “牛油果數學課程”。
談到課程設計的理念時,彭鳴皋打開電腦展示了一節正在進行中的在線數學課程:“‘牛油果’的團隊包含了多位特級教師,但我們并不是要創造更多門類的課程,而是 希望讓已有的基礎科目發揮更大的價值,數學就是其一。”
在和團隊進行深度的教育調研時,彭鳴皋發現一些數學課程為了迅速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讓他們從小機械地記憶解題技巧。“但是很多孩子其實并不理解這些公式、技巧從何而來,當題目稍作變化,這些解題‘套路’就失效了。”彭鳴皋說,教育不是讓孩子盲目地全盤接受,而是要讓孩子在思索和推導一個個“為什么”的過程中,更深層次地理解學科知識,逐漸提升獨立的思辯能力,當然優秀的成績也會成為自然而然的結 果。
在“牛油果”的課堂中,孩子們被鼓勵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比周長更大?”曾有一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課上提出這樣的問題,給出的理由 是“長方形的周長是由4條線構成的,而長方形的面積是由無數條線構成的,所以面積理應更大。”
在思考和解決這樣一個個問題的過程中,孩子會對每個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而這種來自孩子的問題讓彭鳴皋感到欣喜:“進一步說,能提出好問題的能力,會變得越來 越重要。”彭鳴皋說,這也是他始終堅持要在課堂上鼓勵孩子們思考、給予足夠提問和討論空間的原因,“能提出好問題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也是人類和機器的一個重大區別——AI可能暫時還很難提出好問題,而好問題是引領人類不斷拓寬認知邊界的重要一步。”
讓傳統科目給孩子帶來更大的教育價值,是彭鳴皋帶領團隊不斷探索的任務。除了課堂內,他們還在課外創作了《給孩子的數學通識課》,把數學歷史上的重要問題改編 為童話故事,讓孩子感受、理解歷史上重要的數學思想,擴大學科視野。
在彭鳴皋的計劃表中,圍繞提升孩子們面向未來世界的能力與素質,他和團隊還有太多想做的事情。“但是教育一定是個慢功夫,一堂好課可能都要打磨一兩年。而且在 探索創新的過程中,還需要解決太多新問題,所以不能太著急。”彭鳴皋說,“不管未來 社會變成什么樣子,希望孩子們都能獲得‘穿越時間’的知識和能力,在人生各個階段都有更多選擇的權利”。(袁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那條邊境線上……
下一篇:消費火了 大數據揭秘新“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