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速度振蕩新機制 可更精準檢驗廣義相對論

        科技日報 2021-02-24 00:00:06

        科技日報訊(實習記者婁玉琳)2016年,人類首次觀測到引力波,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廣義相對論的預言。2月19日一篇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的論文顯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蔡一夫和波蘭雅蓋隆大學助理教授林春山帶領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早期宇宙引力波速度振蕩的新機制,可更精準地檢驗廣義相對論引力波預言的正確性。

        2017年8月觀測到的雙中子星并合引力波(GW170817)事件,對于測量宇宙膨脹率、限制引力波傳播速度等起到重要作用。研究人員發現,引力波的傳播速度雖然并非如廣義相對論中預言的那樣等于光速,但與光速差異僅在10-15量級左右。可以說在低紅移區域或低能環境中,愛因斯坦的預言與實際觀測到的引力波情況符合良好。但在高能環境下,其與觀測實際是否相符仍有待驗證。

        在此背景下,前述研究團隊發現了宇宙早期新物理可能產生的新效應。他們發現,根據一些修正引力理論,早期宇宙中的引力波傳播速度具有振蕩行為。振蕩會使引力波振幅指數級放大,然后很快回歸到正常,并使引力波的振幅在特征頻率附近產生一個峰值放大,此峰值特征會隨著宇宙演化保留至今,并被引力波探測器捕捉到。這一發現可為檢驗廣義相對論在高能環境下的預言提供可能。

        研究團隊表示,隨著引力波探測實驗的發展,如國內的天琴計劃、太極計劃,以及宇宙學和阿里原初引力波偏振望遠鏡(AliCPT)和國外多項實驗的建設,該類現象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得到驗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