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又有兩項新發現,包括捕獲三例新的高色散快速射電暴(FRB)和首次發現毫秒脈沖星一種名為jitter的計時噪聲模式。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介紹說,快速射電暴是一種持續約千分之一秒的神秘宇宙射電信號,其宇宙學起源的確認至今不到5年,蘊含了推動天體物理研究的巨大潛力,是目前觀測天文學領域主要的熱點前沿。
近日,國家天文臺李菂、朱煒瑋研究團組牛晨輝博士團隊在FAST海量數據中搜尋出三例新的高色散快速射電暴,并結合2020年發表的FAST首例新快速射電暴成果進行研究,預示在FAST高靈敏度下每天可探測的快速射電暴多達12萬個,這將有效擴展快速射電暴樣本的紅移-亮度覆蓋區域,揭示宇宙物質構成并約束快速射電暴本征光度函數。
牛晨輝博士團隊稱,此前,澳大利亞香農(Shannon)博士等通過帕克斯望遠鏡和澳大利亞平方公里先導陣的快速射電暴樣本比對分析,得出快速射電暴的流量通量與色散存在一定的關系。這次基于FAST優先和重大項目“多科學目標漂移掃描巡天”數據探測到的這三例新的快速射電暴事件,具有流量通量低、色散值高的特點,填補了快速射電暴的流量通量與色散相圖中空白,并補充驗證兩者反相關的關系,將有望揭開此類快速射電暴暴發現象的神秘面紗。這一重要天文學成果論文,已被國際專業學術期刊《美國天體物理雜志快報》(ApJL)接收。
“中國天眼”另一項新成果是首次發現毫秒脈沖星的jitter噪聲模式,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博士研究生馮毅及其導師李菂研究員和來自澳大利亞的一個研究團隊合作完成,成果論文已在《美國天體物理雜志》發表。
據介紹,FAST是目前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降低脈沖星計時陣中的毫秒脈沖星的jitter噪聲,能顯著提高FAST探測納赫茲引力波的能力。利用FAST靈敏度高的巨大優勢,馮毅等通過分析編號為J1022+1001毫秒脈沖星的單脈沖,首次發現毫秒脈沖星的jitter噪聲的模式。
合作團隊表示,進一步的分析和利用這種jitter模式,有望提高脈沖星計時陣的計時精度,從而加速納赫茲引力波的探測。這標志著FAST具有更好地探測納赫茲引力波的潛力,有望在未來引領納赫茲引力波領域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記者孫自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