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康委員:加強牧草育種及相關基礎科學研究

        中國科學報 2021-03-05 11:30:04

        隨著我國人民膳食結構中蛋白類食品比例持續增加,高質量的牧草品種培育變得十分緊迫。“我國牧草、乳肉進口需求剛性增加,國內供給短板突出,牧草種業成為我國食物供應安全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堵點產業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說。

        他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牧草種業存在三大問題,一是育成品種少、性狀不突出,二是主栽品種以進口品種為主體,三是豐富的牧草資源未得到充分發掘。

        截至2019年,我國共有584個牧草新品種通過審定,育成品種217個,而西方發達國家經貿成員國互認的登記牧草品種達5000多個,遠高于我國的牧草品種。此外,僅2020年1月~10月,我國進口草種子5.82萬噸,同比增加17%。

        種康認為,我國牧草育種仍停留在較低的發展水平,未得到現代生物科技的惠澤,牧草的基本生物學規律研究是支撐現代牧草育種的科學技術基礎,而我國牧草育種及其相關基礎科學研究仍很薄弱。

        這種薄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我國牧草基礎研究起步晚、規模小、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二是相關學科基礎積淀不足,主要熱點方向的研究與先進國家相比仍有明顯差距,此外,我國牧草復雜生物學性狀分子遺傳機制不清,“這方面的基礎研究嚴重不足。”種康說。

        基于此,他建議加強我國牧草育種及其相關基礎科學“0到1”的源頭創新,加強重要牧草特有生物學現象研究與基因組分子選育技術開發,加強飼/糧(油)兼用玉米、甜高粱和大豆分子模塊耦合與新品種設計,加強牧草資源開發與挖掘新牧草及從頭馴化研究,加強牧草快速高效制種技術。

        “我國是草牧業生產大國和畜產品消費大國,種植業與草牧業比例調整意味著巨大的結構性變革,牧草種業是關鍵核心。”種康表示。(田瑞穎)

        關鍵詞: 委員 加強 牧草 育種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