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今日介紹,2020年,我國的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達到了24426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了2.4%,這是歷史上最高的,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要大于7%。
國新辦今日就“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十四五”期間,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目標工作的重點會在哪方面?國家可以做什么去推動更多的在科技方面的投資?對投資的量有沒有一個預期?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回應稱,“十四五”期間,包括今年,要加快科技的自立自強,包括強化國家的戰略科技力量,繼續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產業核心競爭力。“十四五”規劃有一個指標,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還要力爭投入強度超過“十三五”時期實際;“十三五”時期我國科技經費的投入也是增長比較快的,R&D占GDP的比重去年達到了2.4%,“十四五”期間要力爭超過這個比例。
從重點項目看,一是在實驗室建設方面,要加快推動國家實驗室建設,還要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體系進行重組。
二是要加強基礎研究的建設,包括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的研究中心。
三是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要深入謀劃推進“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
四是在組織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過去一些重大的科技基礎設施現在也都發揮了作用,比如“天眼”都是長期建設形成的,今后還要加強這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加快推進人工智能、量子科學、腦科學等領域的科技創新。
五是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面,加快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大力推進懷柔、張江、合肥、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高質量謀劃推進成渝地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六是優化一批多層次的創新平臺建設,包括國家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的布局。
七是要組織實施融通創新示范工程。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要鼓勵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資源、開放場景、開放應用、開放創新需求,打造基于產業鏈、供應鏈的創新創業生態,有稅收優惠政策來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現在整個研發投入里,企業的研發投入占了70%多,還要進一步增加企業的投入。最后是要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一批雙創示范基地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介紹,2020年,我國的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達到了24426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了2.4%,這是歷史上最高的,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要大于7%。按7%年均增速來測算,到2025年,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將達到37582億元,當然這是按照2025年的現價來計算的,不是不變價,增幅是相當大的,比2020年增加13156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也會高于“十三五”時期實際。
胡祖才稱,這一次《綱要草案》當中,把基礎研究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綱要草案》用專門的節進行闡述,正文當中也首次設置這個指標,就是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投入的比重,這個比重2020年是6.16%,和發達國家是有比較大差距的。“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期間,基礎研究經費占比到2025年要達到8%以上,這是很積極的。“算一下,2020年是1504億,到2025年可以達到2800億元左右(2020年不變價),在實際工作當中,還要盡可能更大一些。這是一個非常鮮明的導向,我們要更加重視基礎研究。”胡祖才表示。(中國新聞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