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能夠“吃”塑料的細菌。這可能是應對全球最緊迫環境危機之一的解決辦法——培育此類細菌并將塑料分解為無害的副產品。
圖片來源:美國《福布斯》雙月刊網站
今日視點
◎記者 劉 霞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3月11日的報道指出,一項研究估計,到2050年,海洋中所有塑料的重量可能與魚類的重量相當。
源源不斷產生的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給人類健康帶來威脅。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道也顯示,目前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3億噸塑料,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兩倍。
日本科學家曾于2016年在《科學》雜志撰文報告稱,他們發現了一種可以“吞噬”塑料的細菌,這可能是應對全球最緊迫環境危機之一的解決辦法——培育此類細菌并將塑料分解為無害的副產品。
科學家們對這些“吞噬”塑料的細菌寄予厚望。不過,專家也提醒道,這類細菌的大規模商業部署仍需數年時間。另外,即便可以向自然界大量派遣這些細菌,它們可能也會帶來其他問題。
多種細菌能“吃掉”塑料
上述發表于《科學》雜志的研究顯示,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研究人員偶然發現,一種奇特的細菌Ideonella sakaiensis 201-F6可以“吃掉”塑料。據悉,這種細菌能在30攝氏度下經過6周完全降解PET薄膜。PET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塑料之一,應用于衣料、飲水瓶和食物打包盒等。該物質需要數百年才能分解,對環境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
研究人員進一步調查研究后發現,一種叫做ISF6-4831的酶,它與水發生反應能將PET分解成一種中間介質,隨后,第二種酶ISF6-0224又將該中間物進一步分解成簡單的分子結構。
無獨有偶,據巴基斯坦《黎明報》2017年9月26日報道,中國和巴基斯坦科學家攜手發現了一種可以分解塑料的真菌塔賓曲霉,這種細菌體內生長的根類細絲網絡有助于分解聚合物,可在幾個星期內將塑料降解。
另據英國《獨立報》網站2019年6月30日報道,美國俄勒岡州里德學院學生摩根·韋格在得克薩斯州休斯敦附近的一處油料場采集的樣本中發現了另外一種可以食用PET的細菌。
韋格稱,該菌種的利用有可能徹底改變塑料廢棄物的處理方式,加快這種細菌“吞噬”塑料的進程,有望為解決地球塑料問題發揮“很大作用”。目前每年約有3億噸塑料被廢棄,只有約10%得以回收。
此外,2020年3月,德國萊比錫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萊比錫一個塑料廢料場收集土壤并對其進行研究后,發現了一種以聚氨酯二醇為食(聚氨酯二醇廣泛用于產品制造)的新型土壤細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新算法通過重繪膜表面圖案優化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