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動物行為的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對野生倭黑猩猩種群的觀察顯示,兩只幼崽可能曾被來自不同社群的成年雌性收養。
該論文指出,倭黑猩猩社群由多個雄性和雌性組成,這些猩猩有時會互相交流。最新研究結果或是對野生倭黑猩猩跨群收養的首次報道,或許也是野生猿跨群收養的首例。
論文通訊作者、日本京都大學德山奈帆子(Nahoko Tokuyama)和同事從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通過觀察位于剛果民主共和國萬巴的Luo科學保護區的4個野生倭黑猩猩種群,發現了被不同社群的雌性倭黑猩猩收養的兩只幼崽。
論文作者介紹說,其中,2.6歲的雌猩猩Flora由18歲的雌猩猩Marie照顧,Marie還有兩個小女兒。3歲的雌猩猩Ruby由52-57歲的年長雌猩猩Chio照顧,Chio的后代已經到其他社群生活。Flora的親生母親叫Fula,Fula在Marie開始照顧Flora前曾去過Marie的社群,但研究人員沒有發現她與該社群的成員有過交流,目前不清楚她是否還活著。不過,本次研究沒有鑒定出Ruby的生母。
為什么說這次研究觀察中的倭黑猩猩社群發生了收養行為?論文作者認為,一是觀察到了Marie和Chio對這兩只幼崽表現出了母愛行為,包括背在背上、理毛、哺乳,以及一直筑巢,持續時間分別超過18個月和12個月;二是沒有觀察到Marie和Chio的社群對Flora或Ruby表現出攻擊行為;三是對糞便線粒體DNA樣本的分析顯示,幼崽和它們的照顧者之間并非親生關系。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倭黑猩猩的收養行為可能不僅發生在收養母親與親生母親有血緣關系或社交聯系的情況下。論文作者認為,潛在收養行為可能源自倭黑猩猩的利他主義、對幼崽的喜愛,以及對本社群外的個體具有很高的包容性。(記者孫自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