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華夏第一縣” 如今的“新蘇南模式”引領者

        科技日報 2021-03-24 02:30:03

        曾經如雷貫耳的鄉鎮工業發源地、民營經濟的先行者——無錫市錫山區,將如何破解發展瓶頸,做強做大、提升產業,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蘇南模式”引領者?

        3月12日,該區推出了“1+4”產業發展組合文件和相關支持政策,提出到“十四五”末,全區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產出規模超2500億元,其中重點培養超1000億產業集群1個、超500億產業集群1個、超300億產業集群2個。

        “‘十四五’,我區要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的層次、水平、質效,讓錫山在產業發展上由一般變為先進、由追兵變為標兵,當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蘇南模式’引領者。”3月15日,無錫市錫山區委書記周文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六個一”協同發力,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日前,錫山首批集中開工的產業項目已有24個,總投資超過140億元。用周文棟的話來說,這些項目涵蓋集成電路、智能生產、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多個產業領域,具有投資體量大、綜合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特點,尤其起到“造鏈強鏈補鏈延鏈”的特殊作用,將有力推動全區產業集群培育發展。

        “對照高質量發展新要求,我們認識到錫山產業發展還存在新興產業規模不大、專業園區集聚度不足、發展后勁動力不強、領軍企業數量不多、企業產出效益不高、科技創新水平不優等問題,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仍然十分迫切。”無錫市錫山區副區長吳偉君說。

        如何突破?錫山區政府審時度勢,在對標國內一些重點地區,分析本地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首先制定出臺《關于更大力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加速培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四大新興產業集群,做大做強電動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高端紡織服裝等四大優勢產業集群,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品牌知名度的特色專業園區,全面提升產業集聚度”。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一個產業、一份規劃、一個園區、一支隊伍、一套政策、一只基金的‘六個一’協同發力的思路,堅持‘產業集群+特色專業園區’發展模式,著力打造集成電路、車聯網、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產業園、光電顯示產業園等集聚化、協同化和品牌化的特色專業園區。”吳偉君說。

        “1+4”配套政策,重在解決創新創業“短板”

        “我們將聚焦科技創新和重點產業發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構建平臺鏈、打通人才鏈、完善資金鏈、優化服務鏈,推出了產業集群發展、鼓勵企業做大做強、打造科創產業高地、做好企業服務的‘1+4’組合支持政策,來解決企業創新能力不足,以及之前規劃的專業園區不‘專’、特色不‘特’、發展現狀與原有規劃的匹配度不高等問題,加速把錫山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創新策源地和一流的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周文棟說。

        錫山在《關于加快推進科創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出,要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企業的科技招商和企業培育力度,打好“移大樹”和“育小苗”組合拳,到2025年,力爭每年新增重特大科創項目 10個、科技型企業1000家。

        錫山對促成向區內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的轉移機構,將按年度登記認定合同成交額的2%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企業就技術開發、轉讓、咨詢、服務訂立的技術合同,對年度交易額1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按交易額的1‰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50萬元。

        錫山還明確對新認定省級、市級新型研發機構的單位,結合發展績效給予獎勵。(過國忠 許加彬 過亞葉)

        關鍵詞: 曾經 華夏 如今 蘇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