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斯加爾德船墓中的羽毛 圖片來源:挪威科技大學博物館
英格蘭薩福克郡,富有的寡婦Edith Pretty是薩頓胡莊園的主人。
1939年,Pretty偶然在自家后院發現了一些珍寶。自小就對考古興趣濃厚的她做了一個決定——請Basil Brown在庭院中挖掘。于是,英國歷史上最重大的考古發現——“薩頓胡船棺葬”現身。
如果說這部名為《發掘》的電影刻畫的是兩個“普通人”對文物的敬意,那么在瑞典瓦爾斯加爾德,則是一群專業考古學家對歷史的描摹。
挪威科技大學科技考古學榮譽退休教授Birgitta Berglund說:“可以說,瓦爾斯加爾德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發掘》故事的翻版。”
位于瑞典中部烏普薩拉郊外的瓦爾斯加爾德,有90多座鐵器時代的墳墓,尤其以公元600年至700年間壯觀的船墓聞名。其中兩座墳墓是這個故事的中心,或者更確切地說,在這些墳墓中發現的羽絨寢具,可能是關于床上用品最有趣的故事了。
最后的航行
那是在墨洛溫王朝中后期,也是維京時代之前。當時蠻族入侵,內外戰爭連綿不斷,武士無疑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
這兩座船墓的主人都是高級戰士。他們戴著裝飾華麗的頭盔,配有盾牌和武器,躺在10米長、可以放下四五對槳的大船上,并且攜帶著打獵和烹飪所需的工具及食物,開始了最后一次“航行”。而在船旁,是一只被砍了頭的貓頭鷹,以及馬和其他動物。
“被埋葬的武士們似乎帶好了裝備,要劃船到地下世界,而且還能夠在馬的幫助下上岸。”Berglund說。
讓人驚訝的是,這兩位戰士得到了全方位的照顧,包括美夢——他們躺在由幾層羽絨制成的墊子上。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床上用品可能有更大的功能,而不僅僅是作為填充物。
“你可能會認為羽絨床上用品是一個現代概念,不可否認的是,它直到最近十幾年才開始在普通民眾中使用。而瓦爾斯加爾德墓地里的羽絨墊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已知最古老的羽絨寢具。”Berglund說。
“對羽毛的調查顯示,對古人來說,鳥類,尤其是特殊種類的鳥,比通常認為的更加重要。選擇羽毛作為寢具可能還有更深層次的象征意義。”Berglund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根據北歐民間傳說,垂死之人被褥中的羽毛類型非常重要。
例如,人們認為使用家禽、貓頭鷹和其他猛禽、鴿子、烏鴉以及松鼠的毛可以“束縛亡靈”。在斯堪的納維亞一些地區,人們認為鵝毛是釋放靈魂的最佳選擇。
誰的毛、從哪來
于是,研究人員希望弄清哪些鳥類為這些床上用品提供了羽毛。他們表示,這些羽毛為研究古人和鳥類間的關系提供了新視角。
多年來,Berglund在瑞典南部努德蘭的海爾格蘭研究人們使用羽絨的歷史。這里的人在很久之前就為絨鴨建造鴨舍,并將羽絨生產商業化。于是,研究人員希望弄清挪威北部海岸的人們如何獲得羽毛——長途運輸還是貿易?
分辨一堆埋藏許久的羽絨來自哪些動物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為了識別這些材料,挪威自然歷史研究所生物學家Jorgen Rosvold對羽毛碎片進行了取樣和顯微分析。
“這是一份耗時且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物料待分解、糾結、臟亂。這意味著你在新鮮材料中很容易觀察到的許多特征已經變得模糊不清,必須花更多時間尋找這些特征。”Rosvold告訴記者,“盡管這些羽毛已經在地下躺了1000多年,我仍然對它們保存得如此完好感到驚訝。”
近日刊登于《考古科學雜志:報告》的論文顯示,這些羽毛來自鵝、鴨、松雞、烏鴉、麻雀、涉禽以及鷹鸮。“瓦爾斯加爾德的床上用品中只有少數絨鴨的羽毛被鑒定出來,所以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它們是來自海爾格蘭或其他北方地區的商品。”
然而,這個發現并沒有讓Berglund失望。種類繁多的鳥讓研究人員對史前時期附近地區的鳥類動物群,以及人類與鳥類的關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些羽毛不僅可以提供當時瓦爾斯加爾德地區家養鳥類的信息,還可以反映當地獵場和野生鳥類區系的情況。”他們寫道。
實際上,古人對羽毛的熱愛,并不因距離和時間產生差異。
雖然瓦爾斯加爾德的羽毛無法被證明來自長途貿易,但公元1100年至1450年,在地球另一端的南美洲阿塔卡馬沙漠,商人們帶著鸚鵡越過高山、穿過草原,來到沙漠綠洲。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人類學助理教授Jos M. Capriles說:“在整個美洲,羽毛都很珍貴,我們在地位較高的人的墓葬中看到了它們。”
通過動物考古學分析、同位素飲食重建、放射性碳年代測定和古DNA測試,Capriles團隊對來自阿塔卡馬的5個綠洲地區的27具鸚鵡遺骸進行了分類。結果顯示,這些鸚鵡是從300多英里外的亞馬孫東部地區遷移過來的。相關論文3月29日刊登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活鳥能夠穿越1萬多英尺高的安第斯山脈真是令人驚訝。”Capriles說,“但這些鳥并沒有過上幸福的生活。人們養它是為了羽毛,羽毛一長就被拔掉。”
再見,再也不見
回到瑞典瓦爾斯加爾德。這里的鳥可能沒有經歷過這種“慢性痛苦”,但同樣有著“令人遺憾”的遭遇。
實際上,羽絨被褥并不是研究人員在豪華船墓里發現的唯一“趣事”。其中一個墳墓里還有一只無頭貓頭鷹。為何要砍下這只可憐動物的腦袋?“我們相信,這對葬禮有某種儀式上的意義。”Berglund說。
通過分析一些近代墳墓,研究人員知道,那時的人們會采取一些措施,防止被埋葬的人死而復生。很容易想象,在更早以前人們也是這樣做的。研究人員提到,在維京時代墳墓中發現了一些劍,有的在放入墓前被故意彎曲。這可能是為了防止死者在返回時使用武器。
“可以想象,貓頭鷹頭被砍下來是為了防止它回來。也許羽絨寢具使用貓頭鷹羽毛也有類似作用。”Berglund說,“在愛沙尼亞薩爾梅,同一時期的船形墳墓與瓦爾斯加爾德的相似。在那里也發現了兩只被砍下頭顱的猛禽。”(唐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中國天眼向全世界天文學家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