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印發《2021年廣東省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將“支持廣州、深圳建設‘科創中國’試點城市”納入重點任務。作為該項任務牽頭單位之一的廣東省科協始終按照中國科協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大力促進科技經濟融合發展,支持地方建設創新樞紐城市,持續加強科創平臺網絡體系建設,推動“科創中國”建設工作落地見效。
廣州市自試點工作以來,在推進科技經濟融合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一是做細科技成果交易。以舉辦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為抓手,構建了“1+1+N”的成果轉化模式(每年一屆展會、一個創交會網絡平臺和N個常態化成果轉化基地,目前已建成66個創交會成果轉化基地)。二是做實交易服務中心。在《中國科協2020年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行動方案》中,明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重點區域共建技術交易服務中心。依托舉辦創交會積累的資源與經驗,根據《廣州國際技術交易服務中心建設方案》,廣州市明確了要建設由中國科協支持,打造具有專業化隊伍、市場化運作、企業化運營、國際化合作模式的廣州國際技術交易服務中心,并于2020年9月23日正式揭牌。該中心目前以廣州國際技術交易服務中心有限公司作為市場化運作主體,并依托中國科協“科創中國”平臺和創交會“成果交易服務平臺”資源,整合搭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連接世界的國家級技術成果轉化交易服務平臺。三是做大成果轉化交易服務網絡。廣州市科協在中國科協支持下,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尋找合作機構掛牌成立創交會成果轉化基地,現已從原來粵港澳大灣區的36家增加至66家,初步形成覆蓋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的成果轉化交易服務網絡。四是完善成果轉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爭取廣州金控、廣州農商行支持,促成30多家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發起成立創交會成果轉化投融資聯盟,為創交會的優秀項目提供投融資服務和金融授信服務。
深圳市自試點工作以來,深入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構建“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生態,積極探索“資源共享平臺+服務平臺+創投大會+投資聯合體”的四位一體創新服務體系,并入選2020年“科創中國”典型案例。一是將“科創中國”資源共享平臺嫁接到深圳。發動科技組織運用該平臺人才庫、項目庫、需求庫、資金庫,發揮統籌和整合作用。二是打造“深圳國際創新創業生態數據應用平臺”。通過“培訓+實戰”組建深圳首支150人的“技術經理人服務團隊”,將近200支科技志愿服務分隊納入平臺,加速項目對接。三是舉辦深圳國際創新創業投資大會。大會由中國科協和深圳市政府作為指導單位,中國科協相關部門和深圳市相關部門為具體承辦單位。通過提供技術經理人、投融資、政策支持、挖掘提升等相關服務,推動參會優質科技項目與資本集中對接、加速孵化。四是構筑深圳創新創業投資聯合體。聯合境內外投資機構、創業服務機構、創客空間等載體,匯聚政府、企業、資本、院校、載體和服務六個方面的力量,促進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提高協同效應,合力加速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的產業化落地。
3月25日,“科創中國”大灣區創新論壇——生命科學與人工智能創新論壇在澳門科技大學舉辦,論壇實況通過科創中國、博士云等平臺進行直播,旨在進一步落實中國科協“科創中國”行動,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結合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和綜合改革試點實施,不斷深化深港澳科技創新交流與合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