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的詩詞傳唱千古。除美好的情感表達外,詩詞中還有一種特別的氣象“東邊日出西邊雨”。為何在同一時刻一個地區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天氣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是什么影響了降水的分布?
第一,緯度位置和氣壓帶、風帶。不同緯度地區因大氣運動狀況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從而產生不同的降雨區域。
第二,季風環流。影響我國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從而導致了我國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的空間分布規律。
第三,下墊面。又包含不同的影響因素:(一)海陸位置:海陸位置的不同讓降水出現分布差異,出現從沿海向內陸遞減的特點。(二)山地坡向:迎風坡和背風坡的降水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在經過迎風坡時被迫抬升到一定高度,會形成大量降雨,而經過背風坡時,空氣下沉,氣溫升高,產生的降水較少。(三)海拔:在一定海拔范圍內,降水隨海拔升高而增加,但達到一定高度后,降水會逐漸減少。(四)洋流: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有增濕作用,寒流則會減濕。(五)森林和水域:存在森林和水域的地區比沒有的地方降水多。(六)人類活動:在改變下墊面條件時,一些方式如植樹造林、修建水庫、圍湖造田等,會讓降水產生變化。
而“東邊日出西邊雨”這種氣象則是由降水量水平分布的不連續性所引起的。在夏天,這種氣象表現得最為突出。夏季降水量的水平分布差異和產生降水的云體特點以及下墊面(地形、地貌等因素)性質有關。夏季產生降水的云多為雷雨云,這種云在水平范圍發展較小,但垂直發展卻特別旺盛。因為云體較小,能籠罩的范圍窄,它在移動和產生降水時,形成的雨區也很狹小。而雷雨云含水量大、降水效率較高,能夠明顯地看到雨區內和雨區外的降水差異。因此,才會出現同一城內西邊有雨東邊無的現象了。
夏季除了“東邊日出西邊雨”的現象,太陽雨有時也常常一起出現。
夏季的“太陽雨”多出現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它的出現是由高云天氣引起的,太陽在云層的下端,加上冷空氣的影響,從而出現了晴天下雨的現象。夏季的日輻射較強,對流旺盛,容易形成范圍大小不一的對流云。高空中兩塊帶有不同電荷的對流云在太陽風的作用下相互碰撞,造成局部地區的空中水蒸氣含量過大,形成降雨。但太陽輻射強烈,使水汽蒸發得迅速,讓本來水分就少的薄云層快速消失,而此時雨還沒落地。所以,在雨降下時云已經消失,自然出現了晴朗的天氣卻下雨的場景,而這種陣雨也是局部出現的。事實上,下太陽雨時,云還是存在的,我們看不到,只是因為云沒有遮住太陽,或是云已經被強風吹到了別處而已。
古人的仔細觀察為我們帶來了美妙的詩詞,如今對其原理的探究更為詩詞增添了魅力。
本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第二分校一級教師王和意進行科學性把關。
新華網科普事業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天問一號最近咋樣?在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