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達”級潛艇為何需要千呼萬喚才出來?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2021-04-13 11:45:03

        出? 品:科普中國

        作? 者:蘭順正

        策? 劃:宋雅娟 涂子怡

        監? 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近日俄羅斯媒體報道稱,首批“拉達”級677型柴電潛艇將于2022年交付海軍。

        “基洛”之后的“大洋黑洞”

        “拉達”級潛艇是俄羅斯自蘇聯解體后研制的第一級柴電潛艇,其研制工作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1989年前蘇聯海軍授予紅寶石設計局一份合同,委托其負責設計新的第四代常規潛艇,以替換 “基洛”級柴油潛艇。

        ?“拉達”級潛艇主要被設計用于替換“基洛”級

        “拉達”級潛艇排水量約1.8萬噸,水下航速為20節,最大潛水深度為350米,艇員30人。艇體采用單殼體結構設計,由AB-1型鋼制成,艇體線型光順,這樣的設計大幅度減少了非水密空間,提高艇內空間和航行靜密性。該級艇指揮室圍殼上裝有水平舵,尾部采用了十字形操縱面,采用單軸驅動7葉大側斜低噪聲螺旋槳,大大改善本艇水動力性能,并大幅降低艇尾部的輻射噪聲。另外艇體外表面全覆設有消聲瓦,使本艇主要噪聲源極大縮減,有效的減弱了敵方主動聲吶的目標回聲強度。而且“拉達”級柴電潛艇是俄羅斯第一批計劃采用“厭氧”發動機的潛艇。因此據俄方表示,“拉達”級總體噪聲級比636型即基洛級潛艇改良型降低3倍多,可謂名符其實的安靜型常規潛艇。

        ?在探測設備上,“拉達”級潛艇安裝了“里拉”聲吶系統,由艏部共形基陣、舷側陣、主動/被動獨立偵聽聲吶(中頻)、避雷聲及尾部拖曳陣列聲吶(低頻)等構成,探測范圍非之前蘇聯潛艇能夠比擬。潛望鏡系統為“帕魯斯98”(Parus-98)型“整合潛望鏡復合體”系統,由非穿透式光電潛望鏡、雷達、截收等系統構成,相較“基洛”級的各項探測性能有較大提升。

        “拉達”級繼續沿用了和“基洛”級相同的六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全部位于艇首上半部分,采用自動化魚雷裝填技術,該艇可攜帶18枚魚雷或水雷,同時能夠兼容“口徑”系列潛射反艦/對地巡航導彈和VA-111“暴風雪”超空泡魚雷(俄羅斯稱為“高速水下火箭”最大速度可達300公里/小時)。按照俄方的設想,盡管噸位偏小,“拉達”級潛艇會有多種用途,它們可以對抗敵人的潛艇和水面艦艇,打擊沿岸目標,設置雷區,保護海岸不讓敵人登陸,運輸部隊或特種物資。

        難產的“海軍嬌子”

        雖然“拉達”級一度被俄方視為“嬌子”,但是由于受到蘇聯解體的影響導致的技術流失、資金不足等因素影響,“拉達”級項目一開始就被延誤困擾著。其首艇“圣彼得堡”號于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研制,于2004年下水并應于2006年交付海軍,但是北方艦隊2010年才接收該潛艇進行試用。即使在交付后,該艇也未能通過驗收進入戰斗序列,據時任俄羅斯海軍司令弗拉基米爾·維索茨基透露,“圣彼得堡”號未能達到所報告的技術指標,主要問題集中在電動機功率不達標、聲吶性能不達標、戰斗管理系統存在缺陷等,直到2014年才具備戰斗能力。因此一度有消息傳出,俄海軍會放棄“拉達”級,而準備重新生產其前身877型或最新改進的636型“基洛”級潛艇來替代。

        ??“拉達”級在研發過程中一度遭遇“難產”

        根據此次的報道,“拉達”級的頭兩艘量產艇“喀瑯施塔得”號和“大盧基”號原計劃于2021年交付俄羅斯海軍。 但是俄羅斯海軍部造船廠總經理亞歷山大·布扎科夫表示,由于契約當事人的問題,交付日期被推遲了。布扎科夫強調,“拉達”級柴電潛艇頭兩艘量產艇沒有使用“厭氧”發動機,因為當時俄羅斯尚未將其研制出來。但是接下來建造的“拉達”級柴電潛艇都會安裝“厭氧”發動機。

        軍事小詞典

        ?“拉達”級潛艇:該級潛艇是俄羅斯自蘇聯解體后研制的第一級柴電潛艇,以替換“基洛”級柴油潛艇,由于采用了多種靜音措施,據稱總體噪聲級將比636型艇降低3倍多。按照俄方的設想,“拉達”級可以對抗敵人的潛艇和水面艦艇,打擊沿岸目標,設置雷區,保護海岸不讓敵人登陸,運輸部隊或特種物資。

        ?

        關鍵詞: 拉達 潛艇 為何 需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