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兼修 助推數據中心綠色可持續發展

        光明網 2021-04-19 19:45:03

        近年來,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數據中心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規模增長迅速。但數據中心也是能耗大戶,大量數據吞吐和運算使得數據中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能耗和散熱挑戰。如何加快數據中心行業的綠色發展、降低碳排放,成為當下的一個重要課題。

        建設綠色數據中心勢在必行

        2020年9月,我國表示,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今年兩會也提出要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在此背景下,實現數據中心的低碳化、綠色化,成為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數據中心的總機架數將在2022年突破400萬,中心總能耗也將在2020年至2021年間突破2000億千瓦時,并在其后的年份快速增長,在2023年突破2500億千瓦時。

        浩云長盛集團全國運維總監朱紅兵介紹,一個大中等規模(IT裝機14MW)的數據中心滿負荷運營一年的用電量接近1億度。其中,數據中心需要大量能源用來冷卻,一個數據中心能耗中,約有20-40%是用于IT設備制冷散熱。

        浩云長盛集團全國運維總監朱紅兵

        在電力仍主要依賴于化石燃料的當下,數據中心能耗的巨大,使得看上去“無煙”的數字經濟,成為增加全球碳排放的隱形推手。“因此,減少能源消耗,建設綠色數據中心已經勢在必行。”朱紅兵說。

        在此背景下,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對新建數據中心節能提出了PUE(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負載消耗的能源之比)的硬指標;2019年2月,工信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能源局出臺《關于加強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2年“數據中心平均能耗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的PUE達到1.4以下”。

        朱紅兵介紹,我國新一代數據中心改變了過去傳統數據中心單純追求性能的建設模式,開始重視能源效率,包括浩云長盛集團在內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建設者和運營者正在逐漸探索以先進的供電和散熱技術、節能存儲設備,節能型服務器等來降低能耗。

        綠色可持續發展

        數據中心的節能降耗是一個系統工程,大體而言包括“硬”和“軟”兩個方面。在“硬”的方面,涉及數據中心設備選型、技術架構;而在“軟”的方面,就包括數據中心的運營、維護和管理。

        朱紅兵介紹,為了降低能耗,浩云長盛集團參照綠色節能標準建設數據中心,打造了一批綠色節能、高可用的大型A級云計算基地。數據中心正在主動采購可再生能源,如風電、水電等,同時結合區位特點,選擇在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建設數據中心,如集團的成都一號云計算基地就是充分利用當地水電資源,全年約50%的消耗電力為可再生能源,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低碳、環保節能。

        浩云長盛集團成都一號云計算基地

        在“軟”的方面,則做好數據中心能源供應的“頂層規劃”,發力科學運營,具體措施包括配電系統和空調系統的優化,自然冷源的利用、采用更節能的機架、改進服務器運行策略等。此外,數據中心本身還可以轉變為“能源生產者”,通過分布式補充能源站削峰填谷,優化電網負荷結構。其成都一號云計算基地因優異的運營維護水平,先后榮獲中國移動IDC鉆石五星級等級評定及標桿示范項目獎,并成功通過了Uptime Institute的M&O認證。

        浩云長盛集團廣州一號云計算基地

        朱紅兵表示,對于數據中心而言,全生命周期的運營與服務尤為重要。“從設計到建設再到運維,打造可持續性的數據生態系統為重中之重,浩云長盛運維團隊參與數據中心可研、規劃設計、工程建設、驗證測試、運維運營、改造更新、報廢更新等全過程,重視人員培養和知識沉淀,建立健全了運維現場管理體系和架構,并創新運維團隊管理模式,形成了獨具自身特色的浩云長盛數據中心運維體系。例如集團的廣州一號云計算基地,可實現機房實時監控智能化、低成本管理運營,助力客戶實現最大程度最優覆蓋用戶群,曾榮獲優秀數據中心獎,從技術和運營管理兩個維度,雙管齊下保障了云計算基地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宋雅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