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4月18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臨床前研究表明,靶向表面蛋白MT1-MMP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可以在不損害正常組織的情況下作為根除骨肉瘤腫瘤細胞的“武器”。這項通過雙環多肽—毒素偶聯藥物(BTC)精確靶向治療細胞表面蛋白的技術,在骨肉瘤的治療中效果顯著。
該項研究由MD安德森癌癥中心兒科司司長理查德·戈利克領導,其研究成果由兒科博士后研究院王亦菲(音譯)在線公布于2021年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年會上。
骨肉瘤是青少年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雖然實施輔助化療,骨肉瘤患者的預后在過去幾十年中始終沒有得到改善。對于不能耐受化療副作用的患者來說,幾乎沒有替代療法。雖然新的免疫療法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惡性腫瘤中顯示出了良好的療效,但近年來針對骨肉瘤的治療進展甚微。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骨肉瘤細胞系、小鼠模型、數百個患者腫瘤樣本和數千個正常人體組織的特征數據匯編而成的蛋白質組和轉錄組數據,開發了一種整合的生物信息學方法。這種方法鑒定了在骨肉瘤細胞表面高表達的表面蛋白,但在正常人體組織中不表達。實驗結果證實,ADC或BTC可以靶向治療特定的蛋白質。
該團隊此前已經鑒定出4種在骨肉瘤細胞表面高表達、但在正常人體組織中不表達的表面蛋白:MT1—MMP、MRC2、CD276和LRRC15。CD276和LRRC15靶向ADC的早期評估顯示出良好的抗腫瘤活性,驗證了研究小組的方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MT1-MMP作為藥物靶點,以驗證該靶點在患者樣本中的表達。隨后他們在臨床前骨肉瘤小鼠模型中測試了靶向的MT1—MMP的BTC—BT1769。這種藥物在臨床前試驗中被證明是高度活躍的,50%的小鼠完全有改善反應。
如果在臨床試驗中取得成功,這項研究可能會為骨肉瘤的治療帶來新的機遇。戈利克表示,這一發現代表著治療骨肉瘤方案范式的轉變,“我預計會有大量其他藥物被測試,由于這些藥物靶向是特定的表面蛋白,它們可能更有效、副作用更少”。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用“四維視角”對生命科研再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