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僅一年半,湖南省長沙縣的網上“數字工會”上,實名登記會員就突破了12萬人。職工排球賽“上網”,短短5天點擊量超774萬……
長沙縣網上“數字工會”,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運用,所創建的一種新型的服務型智慧工會。它的出現,讓工會這一組織,又“get”到了諸多新技能。
“數字工會”用上新技術
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建會積極性
“入會操作程序很簡單。”湖南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快遞小哥劉武,打開手機,給科技日報記者展示了他下載的長沙縣總工會“星工娘家人”App,順便給了個“五星好評”。
“過去,在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工作存在諸多空白。農民工入會比例相對較低,工會作用無法充分發揮。”長沙縣總工會主席彭克讓說。最主要原因,除了人員流動性強,就是入會程序復雜。
2019年3月,長沙縣總工會全力推進“數字工會”平臺建設,同年9月就已初步建成。據悉,這也是我國首個用區塊鏈、大數據技術賦能的“數字工會”平臺,不僅極大提高了職工入會便捷性、工會服務會員的效率性,還拓展了服務空間。
與此同時,區塊鏈技術的“特異功能”還給了大家很高的安全感。
有了“數字工會”后,長沙縣總工會積極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建會,組織貨車司機、快遞員、護工護理員、家政服務員、商場信息員、網約送餐員、房產中介員、保安員等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八大群體”入會行動,大幅推動了工會組織向新興領域和自由職業者群體延伸,極大的擴大了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的有效覆蓋。
截至目前,“數字工會”平臺內覆蓋機關企事業單位3269家,會員120296人。
大數據賦能
工會解鎖若干新技能
今年春節,為減少人員跨省流動,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風險,長沙縣動員鼓勵非湖南省戶籍人員就地過年。
就地過年,首先要對人員情況摸底。但挨家挨戶單位摸排的老辦法耗時久,數據誤差也大。不過,這對“數字工會”來說,就是小“case”。依托“數字工會”平臺后端數據庫,僅花了一小時,長沙縣總工會就將就地過年人員的精準數字“摸”了出來。
“區塊鏈技術的強保密性,打消了職工對個人信息泄露的擔憂,‘數字工會’平臺在很短時間里就建立了全縣工會會員和工會組織的核心數據庫。能幫助縣總工會迅速摸清‘家底’,掌握‘家情’。這為會員服務、工會管理和輔助決策帶來了極大便利。”長沙縣總工會副主席胡海艷說。
“數字工會”平臺還助力了產業發展。記者獲悉,去年,長沙縣跨區域合作及民宿等產業人員培訓項目,就獲得了省總工會“一戶一產業工人”培養工程優秀項目。工會根據平臺上統計的全縣民宿產業主用工需求,牽頭有針對性地舉辦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技能。同時,動員倡議全縣工會組織走進鄉村旅游點開展工會活動。在“星工娘家人”App商城,還通過銷售認證的扶貧產品,助推鄉村振興。
未來“數字工會”
一部手機“搞定”全服務
以往,會員福利辦理都離不開各種表格的制作。但現在,長沙縣工會已徹底告別了紙質申報時代。“‘數字工會’平臺實現了組建報批、法律援助、就業招聘等50多個業務流程、124項工會業務全電子化在線辦理。”佳瑛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顏技介紹。
這款新開發出的“數字工會”平臺,率先在全國工會系統中實現了工會業務的全流程電子化辦理,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全國第一張集成區塊鏈技術和移動支付功能的工會電子會員卡,實現了常態化、精準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職工普惠服務。如今,職工找工會只用“一鍵對接”,工會找職工則是“一呼百應”。
目前,長沙縣正在啟動“數字工會”二期建設,縱向與省、市總工會“互聯網+工會”平臺接口,橫向與縣大數據中心、智慧城市等共享數據平臺,讓工會工作網上覆蓋面有效延伸。屆時,工會所有線上服務,職工一部手機就可全“搞定”。
(記者俞慧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