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與教育攜手,更有力地推動知識普惠

        光明網 2021-04-28 18:45:05

        作者:趙丹

        在剛剛過去的清華110周年校慶中,網絡直播觀看校慶活動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其中,快手被授權為活動傳播媒體之一,推出多鏈路全景直播,將清華校園“搬”到了線上,并完成此次校慶日特別節目15小時不間斷直播,并邀請學校老師作為主持人,進行移動VR游園直播。不能返校的校友以及全球觀眾,得以“云游校”。

        短視頻平臺與教育的聯系遠遠不止于為高校校慶、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重大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幫助高校擴大社會影響力。不過,也別小看了這類直播活動,它也有著很高的技術含量,如何強化觀看體驗,為用戶帶來身臨其境新奇體驗,是對平臺底層直播架構和技術的考驗。

        短視頻平臺與教育的攜手,更多還在于通過變革教育場景,推動教學更深層次的教育變革,更有力地推動知識普惠。比如,擁有150多萬粉絲的“數學物理宮老師”,把一個個嚴肅的數學物理知識點與生活中的場景相聯系,諸如勾股定理和小龍蝦、冰糖葫蘆和電功率的類比讓粉絲直呼“懂了懂了,原來這么簡單”。有“刑法界著名段子手”之稱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入b站當天便喜提百萬粉絲。如今,1300多萬年青人圍觀著“法外狂徒張三”傳奇的人生,沉浸在刑法的知識海洋中。

        短視頻平臺的興起,讓知識生產與傳播變得更加便捷,過去可能需要一個團隊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只需要一個人、一臺手機就能實現。這種便捷性,不僅激發了創作者的創作熱情,使得更多具有一技之長的知識人化身為知識生產者,成為知識網紅,也讓知識的傳播打破了時間界限,在推動知識普惠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所言,“短視頻在大眾教育方面的強大影響力,使其成為了一種極為重要的社會教育,它有力地補充了目前傳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忽視的領域。”

        快手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19快手教育生態報告》顯示,快手上的教育內容可分為素質教育、三農、職業教育、學科教育四大品類,前三者的受眾都遠超在校學生范疇。以職業教育為例,每個短視頻平臺都像一個超大的“職教中心”,電工、烹飪、維修電腦、操作軟件……各種職業技能和生活竅門在上面只有想不到,沒有找不到。在短視頻平臺的“大課堂”里,不僅空間界限被消弭了,學習的參與者也不再有學齡和非學齡之分。我們看到,當短視頻與教育攜手,一幅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終身學習場景就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也不僅僅是內容更加豐富,學習的時空限制被打破,更核心的教學模式的深度變革。短視頻平臺上的教育視頻,要想贏得觀眾的認可和喜愛,必須改變傳統課堂上的灌輸式的方式。教育內容不僅要科學、準確、真實,更要能夠擊中青少年的興趣點,要具有“故事化”的特征。做到這一點,不僅是要在創意策劃、腳本撰寫和視頻制作上更用心,更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怎么教。令人欣喜的是,當下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嘗試發布上課的短視頻,面對新的教學場景,他們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轉變。而這種為了應對線上教學的轉變,還將反哺他們的線下教學活動,從而推動課堂內傳統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變革。

        關鍵詞: 視頻 教育 攜手 有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